吴三桂手下人才济济。
除了前面介绍的马宝,高德捷,王屏藩。
还有吴三桂的心腹吴国贵,先锋将军李本深等。
吴国贵是他心目中关宁铁骑理想接班人,可以独当一面。
吴三桂的大女婿夏国相,侄子吴应期,二女婿郭状图,三女婿胡国柱也都是吴三桂的得力干将。
这一次勤王,为防止水晶被偷。
吴三桂留下了夏国相,吴应期,郭壮图,胡国柱等吴家军协助高杰镇守山海关。
思来想去,还是感觉吴国贵负责“锦衣卫”的工作比较合适。
吴国贵此人非常有战略眼光,战略眼光的前提是获得足够多的情报。
他喊来了吴国贵,让他暗中组建内卫,内卫可以领取额外薪水,由吴三桂自己出。
内卫负责刺探情报,策反敌方将领,敌后破坏等工作。
近期内卫重点摸清八大皇商的底细,策反李自成手下明军降将,监视京师的一举一动等。
中期则要同福建郑芝龙保持联系,前往建奴刺探情报等。
这些“脏累活”不能让那些谋士们来做,他们太聪明了,吴三桂有点不放心。
就像《雍正王朝》里,这些都是雍正的管家负责,邬思道并不负责这些。
作为心腹,等吴三桂说明了这些,吴国贵就懂得了这些事情的意义,开始暗中着手内卫的筹建。
盛京方向。
明朝撤回关内的消息传回盛京。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睿亲王多尔衮。
他马上喊来了范文程。
范文程得知消息后,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此前,他就数次建言多尔顿做好入关的准备。
现在,他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机会来了,如果抓住这次机会,就能逆天改命,获得入主中原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帮助大清取代明朝的功绩。
但是作为谋士,他不会首先开口,自然要装一下的。
要不然显得自己的建议那么廉价,还让自己怎么混饭吃。
多尔衮自然是人精,连忙恳切的问:“先生,你怎么看?”
范文程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慢慢的说。
“睿亲王,可有入主中原的决心?”
多尔衮一愣,不假思索,“还没有想过,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两万万人,我们大清才几十万人,恐怕……”
范文程喝了一口茶,微黄的牙齿,吐出一茶叶。便开始叹息,“可惜啊”
多尔衮继续请教,“先生有话请讲,洗耳恭听。”
看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便开始解释起来。
“汉人都是贱种,天生奴才的命,奸其妻女忍,刨其祖坟忍,夺其地屋忍,此等贱民何足惧哉!”
此话一出,连多尔顿都震惊了,很难想象一个汉人竟然这样鄙视自己的民族,实在是太可怕了。
多尔衮颔首。
范文程继续给他分析道。
“明军退回关内,肯定是李自成逼近北京了。
崇祯这个小子急了,才不得不收缩防线。”
他认为明朝气数已尽,李自成将很大可能攻占北京城。唯一的变数是吴三桂,如果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那么清军将陷入被动。如果吴三桂投降大清,中原门户大开,天下指日可定。
多尔衮继续问,“请先生施策?”
多尔衮最大的优势就是尊重人才,对于范文程基本上也是做到了言听计从,这也是满清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
“我有上中二策。”
“上策,分兵两路,一路佯攻山海关,一路率领主力,还像以前一样,破开长城,进入关内。如果吴三桂救援京师,那么吴三桂与李自成必然有一场恶斗,我们就在不远处欣赏。如果两败俱伤,我们就统统拿下。如果吴三桂撑不住,我们就诱降吴三桂。”
“妙啊!”多尔衮忍不住夸赞,“先生真乃我大清的卧龙凤雏也。”
范文程得到了鼓励,继续讲中策。
“中策,跟上策出兵路线一样。
如果李自成率先行攻破北京城,推翻了崇祯。
吴三桂龟缩在山海关,我们就争取诱降吴三桂,吴三桂要什么都尽量答应他。如果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那么我们就主力围攻京师,以吴三桂这个人的性格,肯定不会来救。
李自成骑兵少,实力并不强,只是人多势众,声势浩大。只要李自成敢出城,我们就吃了他。就算李自成依靠人数打败了八旗精锐,他们也追不上我们。
我们还像以前洗劫北方,让李自成也尝尝崇祯的待遇。
如果吴三桂投降了大清,李自成率军来攻打吴三桂,我们就先让吴三桂顶上,等李自成精疲力尽,从背后给李自成致命一击,李自成必败。“
”先生真乃神人也,那么下策呢”多尔衮兴趣很大。
范文程趁机奉承,“我大清铁骑天下无敌,怎么样都是赢,根本不需要下策。”
这个马屁拍的,猝不及防,恰到好处。
让多尔衮舒服了半天,“快带先生下去领赏。”
有了范文程的建议,多尔衮参加明日八王议政时,内心就踏实许多。
多尔衮走在路上,就仿佛走到了北京的皇宫内,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他仿佛看到了崇祯的龙椅,在向他招手。
眼看时间不早了,多尔衮急忙向着布木布泰的住所走去。
他要在床上,亲口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布木布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