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您瞧!鬼谷子老爷子早在《鬼谷子》飞箝第五里就放话啦:“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而从,可面,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 这一通操作下来,就看得出鬼谷子对 “外交” 这档子事儿那可是相当上心,妥妥的 “外交粉头子” 一枚。
话说周朝的时候,搞了个 “行人” 官职,还细分出司空大行人与司空小行人呢,这阵仗,像极了现在职场里的精细分工。啥是 “行人” 呢?想象一下那场面:两国君主会晤,“行人” 们忙着嘉劳宾客,盟享时刻,唱酬之间,个个都跟优雅 “外交模范” 似的,雍容揖让,风流蕴藉,熙穆天明,衣冠礼乐那范儿拿捏得死死的。没错,古人嘴里的 “行人”,就是如今的外交官啦!平时在家,宾客往来,唱酬不断,联络感情;出门在外,朝见、拜会各路大咖,作用大了去了,堪称 “万国友谊桥梁”,能 “抚辑万国,践修盟好,要结外援,保卫社稷”。孔子都忍不住感慨:“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这就点明啦,嘴皮子利索、会说话,那可是外交人员的 “吃饭家伙”。再瞅瞅纵横家们,一张嘴叭叭的,口若悬河,言词铿锵有力,活脱脱就是古代 “行人” 与现代外交官的 “结合体”。自从有了 “行人” 这官职,社会活动跟打了鸡血似的频繁起来,礼、义、忠、信也跟着 “火出圈”,被四处宣扬。
1. 纵横家 —— 最优秀的外交人才
鬼谷子又在《鬼谷子》捭阖第一里给纵横家 “打 call”:“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看得出,老爷子认定纵横家在外交上天赋异禀。回首咱中国古代,那些建功立业的大咖们,大多是纵横术的 “忠实粉丝”。要是咱能把纵横家那套语言辨证技巧学到手,用在和平、政治、外交、军事、谋略以及战略战术这些 “大舞台” 上,而且不搞侵略那一套,主打自救、救人、拯救世界的正能量剧本,那纵横之术简直就是 “开挂神器”,绰绰有余。所以说,当下这局势,研究纵横术,那必须安排上!因事制宜、通权达变,这可是纵横家的 “拿手好戏”,就跟魔术师的障眼法似的,玩得贼溜。只要咱学得够扎实,凭借那满点的智谋词令,给国家 “抬咖”,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这么讲吧,立国要是没外交,就好比做菜没放盐,寡淡无味。所谓 “折冲樽俎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在外交这块,纵横家要是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再往深了扒,他们能把人情拿捏得恰到好处,委婉讽喻,跟高手过招似的,让那些豪杰奇才们听完他们的话,立马 “打通任督二脉”,变得足智多谋、能说会道,派到四方八面搞外交,那也是游刃有余,尤其擅长见招拆招,随机应变,听话听音,传达旨意,不辱使命,守护国土完整,顺便广交天下好友,这就是纵横家的 “终极目标”。
咱中国的学术思想,在战国时期那可是 “神仙打架”,诸子百家各显神通,谁也不服谁,完全不受传统政治、思想的 “紧箍咒” 束缚。那时候,王纲有点 “掉线”,列国诸侯各怀心思,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儒家反倒有点 “失宠”,略显没落。于是乎,纵横之术瞅准时机,闪亮登场,应时代需求而生,那势头,简直要 “C 位出道”,凌驾一切。可惜啊,汉武帝搞了个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也跟风,这下可好,政治和思想都被 “定了型”。大一统局面下,看异邦都跟看 “歪果仁” 似的,纵横家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对内统治老百姓呢,又抄起 “法家” 思想当 “大棒”。结果,中国文化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沉闷没生气。
2. 外交家的特性
接下来,咱唠唠外交家得具备啥 “超能力”。
鬼谷子早就有言在先:“牧之不审,得其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放在现在,就是说一位优秀的外交官,得时刻像个警觉的小卫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问题;还得有双 “火眼金睛”,判断力杠杠的,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修辞带偏,得直击问题核心,快刀斩乱麻。而且,这外交官得是个 “全能选手”,敏捷、博学、强记,还得有礼貌,亲和力爆棚,就像邻家大哥哥大姐姐似的,让人忍不住亲近。记住咯,千万别耍小聪明,乱显摆,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就得是 “王炸”,言必有物。哪怕置身嘈杂喧闹的场合,也得像定海神针一样,稳如泰山,不被外界干扰。碰到女性朋友呢,礼貌周到那是必须的,但千万别跟丢了魂似的,失态就不好了。另外,勇气也是外交官的 “秘密武器”,要是个胆小鬼,碰上秘密又重要的外交任务,准得抓瞎。
鬼谷子还说过:“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这要求外交官得有钟表匠的耐心,沉得住气,哪怕泰山崩于前,也得面不改色,刺激啥的,根本不 care。赌博、女色之类的 “不良嗜好”,碰都别碰,那是雷区。历史、传记得熟透,外国政治制度也得门儿清,就跟自家账本一样清楚。想进军外交界,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英文还有拉丁文,这些外语得玩转,尤其是拉丁文,在基督教国家,不懂拉丁文,就跟没文化似的,会被士大夫阶层 “嫌弃” 到墙角。文学、科学、数学、法律,多多少少也得涉猎点,别让人一问三不知。出门在外,形象也得拿捏住,衣着整洁,头发锃亮,脚上皮鞋能反光,潇洒飘逸,浑身散发着亲和的魅力,让人一眼就想跟你唠两句。嘿,就连家里厨房都得有点 “小心机”,随时能整出一桌美味佳肴,这也是外交官的 “加分项” 呢。
在二十世纪的今天,一位标准的外交大使,得 “装备齐全”,满足以下九个条件:
(1) 语言文字得精通,特别是拉丁文,得跟母语一样溜。
(2) 心里得有数,知道干外交这行容易招人猜忌,所以得把聪明才智 “藏好掖好”,表面上和蔼热情,亲和力拉满。
(3) 待客之道得拿捏准,佳肴美酒伺候着,添酒加菜恰到好处,别让人饿着,也别把人撑着。
(4) 得是个 “移动知识库”,博学多闻,鉴赏能力还得高深,啥艺术品、文化瑰宝到跟前,一眼就能辨真假、论高低。
(5) 得有 “忍者神龟” 的耐力,长期交涉不喊累,不急躁,慢慢磨,总能磨出个好结果。
(6) 心态得稳如老狗,听到啥不利消息,哪怕天塌下来,也得装淡定,自己不利的谣言满天飞,照样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7) 对本国政府偶尔的 “小迷糊”“小冲动” 得包容,接到锋芒太露的训令,得想法子给它 “降降温”,别激化矛盾。
(8) 外交交涉时别太 “上头”,占上风太多容易遭人恨,被人报复,低调点,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9) 谈判桌上的高手,从来不会耍横、吓唬人,更不会冷嘲热讽,那是 “掉价” 行为,咱丢不起那人。
3. 外交战
咱国内好多人,对管仲、子产、子贡这些大咖的外交高光时刻一脸懵,可一提到李鸿章的外交败笔,那是门儿清。这世界上国家多如牛毛,春秋那会儿也有一百来个呢。虽说时光飞逝,两千多年过去了,可国际舞台上的明争暗斗,那是 “换汤不换药”,古今没啥两样。
先瞅瞅咱老祖宗管子的外交手腕。在他写的《霸言》《小臣》里头,对外交政策那是掰开了、揉碎了讲。《小臣》里就提到:“使隰朋为行人,曹孙宿驻楚国,商客驻宋国,季劳驻鲁国,开方驻卫国,晏尚驻燕国,审友驻晋国,又派出游士八千人,给他们车马衣裳,多给他们资粮财帛,让他们到四方去,去观察各国君臣的爱好。” 这操作,相当于往各国派了 “情报特工”,把各国喜好摸得透透的。再看他用间的妙招:“遗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内,遗以谄臣名马,以蔽其外,外内蔽塞,可以成败。”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对方内部送点 “糖衣炮弹”,外面再用 “迷魂汤” 迷惑,让他们晕头转向,这外交手段,简直是 “套路满满”。这么看来,说管子对外政策的成功靠的是外交上的 “神操作”,一点不夸张。
再把目光投向法国。法国的外交套路,那可是全欧洲的 “模范生”,后世都对它竖大拇指。当时法国有个外交评论家叫加里欧耳,1643 年生于端里岩,是路易十四的一位将军之子。这老兄一开始就在外国干 “地下工作”,搞秘密任务,后来一路开挂,历任驻荷兰、德国、波兰的全权公使,还长时间在法国内阁 “混”,妥妥的外交界 “老油条”。他写的那本《关于外交交涉的处理》,堪称法国外交界的 “圣经”,也是如今法国外交制度被全球推崇的 “底气” 所在。加里欧耳这人最反感 “忽悠式外交”,他坚信,建立信任,靠的是满满的诚意,这可是健康外交关系的 “定海神针”。外交官们可得记住了,公开交涉就是信任的 “基石”,只要不是职务机密,啥事儿都得跟对方坦诚相待。一个优秀的外交人员,要是靠耍心眼、开 “空头支票” 去完成任务,那可就太 low 了,注定走不远。
外交的真谛:忠诚至上。要是有人宣扬 “一个聪明的外交人员得是欺诈的行家里手”,那可纯粹是歪门邪道,荒谬得令人咋舌!在外交这片风云变幻的天地中,忠诚那可是无往不利的 “神器”,堪称外交领域的 “定海神针”。耍一次小聪明,靠欺骗占点便宜,看似尝到了甜头,实则不然,这成果就如同建在沙滩上的城堡,风一吹就倒,根基脆弱得不堪一击。而且,被算计的那一方岂能善罢甘休?肯定气得火冒三丈,心里窝着一团复仇的怒火,时刻盘算着怎么找回场子,这对使诈的人来说,不就等于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一颗 “超级炸弹” 嘛,保不准哪天就被炸得粉身碎骨,后患无穷无尽。所以啊,外交官必须得是道德楷模,对真理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如若不然,休想赢得对方的信赖,想要在外交交涉上斩获伟大成就,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想都别想。
罗马帝国在外交艺术的浩瀚星空中,那可是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巨星,尤其是在法的维度上,脑洞大开,实现了从契约神圣到条约神圣的华丽跨越,这一开创性理念,无疑是西罗马对外交观念的一次震撼升级,如同给外交理念注入了一剂超强兴奋剂,推动其一路狂奔向前。而论及外交实操层面的辉煌战绩,东罗马帝国则当仁不让,独领风骚,成就斐然得让人惊叹不已。回首往昔,罗马帝国在发展进程中,渐渐咂摸出外交艺术的至关重要性,待到东罗马时代,数位大帝更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鼓捣出好几招堪称惊艳世人的外交奇招,其中最亮眼的有三大绝招:
其一,堪称 “离间计究极进化版”,专门瞄准敌人内部的 “薄弱环节”,巧妙煽风点火,让他们彼此猜忌,相互怀疑,原本坚如磐石的联盟,瞬间被搅得人心惶惶,军心大乱,最终分崩离析,溃不成军,这招釜底抽薪实在是高。
其二,把 “远交近攻” 的经典战术玩出了新花样,眼睛像装了高精度探测器,精准锁定周边部落,要么不动声色地塞点小钱贿赂贿赂,要么嘴巴跟抹了蜜似的,几句甜言蜜语哄得对方晕头转向,轻轻松松就把他们拿捏得服服帖帖,死心塌地为己所用,这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其三,祭出宗教 “同化大招”,对着信奉形形色色异教的老百姓,开启 “疯狂传教” 模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他们改信天主教(耶稣)。就靠着这几招连环出击,杰斯汀宁大帝他们一路 “开挂”,让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如同吹气球般迅速膨胀,一路扩张到苏丹附近,这般神操作,任谁看了都得竖起大拇指,佩服得五体投地。
4. 纵横术:外交战场上的 “秘密武器”
在鬼谷子老爷子博大精深、神秘莫测的学说体系里,纵横术稳稳占据着 “C 位”,是当之无愧的核心精髓,与外交实战相互配合时,更是默契十足,如同双剑合璧,威力瞬间爆棚。苏秦、张仪这两位高徒,那可是将纵横捭阖的门道吃得透透的,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啥叫纵横呢?简单通俗来讲,南北走向称之为纵,东西走向唤作横。遥想战国时期,西方的秦国宛如一头凶猛无比的巨兽,是实力超强的 “超级大国”,把其他国家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乱世之中,一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游说谋士们,天天瞪大眼睛,像盯梢似的紧盯着国际局势的风吹草动,依据外交风云的变幻莫测,精心琢磨出两大策略:一个是苏秦极力倡导的 “合纵” 大计,意图拉拢六国沿着南北方向抱团取暖,众志成城,一致向西对抗秦国,那气势,仿佛要把苍穹捅个窟窿;另一个则是张仪拼命鼓吹的 “连横” 谋略,劝说六国往西与秦国套近乎,携手合作,共创 “美好未来”。彼时七国可谓谋士扎堆,人才济济,然而不管他们如何绞尽脑汁、折腾不休,所主张的对抗策略也好,选定的外交路线也罢,基本都逃脱不了合纵、连横这两大套路的 “掌心”,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被困在这框架之内,所以这帮人就被统一冠名为 “纵横家”。
张仪跑去游说六国搞连横、侍奉秦国的时候,那可真是玩儿了命,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孤胆英雄般只身深入敌国腹地。在敌营之中,巧妙施展反间计,那过程,惊险刺激得如同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一次次险象环生,命悬一线,愣是凭借他那超凡的智谋和过人的胆识,一次次化险为夷,绝境逢生。紧接着,又施展他那无人能及的口才,凭借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六国晕头转向,仿佛被灌了迷魂汤,乖乖就范,与秦国连横合作。这布局,那叫一个精密诡谲,比苏秦还略胜一筹,怪不得司马迁都忍不住拍案叫绝:“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倘若张仪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那必定也是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兼顶尖大外交家,在国际舞台上绝对是光芒万丈,聚焦全球目光。
在战国那个烽火连天、乱世纷争的年代,苏秦力推合纵,让六国携手联合抗秦,张仪则鼓吹连横,劝说六国与秦国合作,他们这手外交手腕耍得那叫一个溜,如同魔术大师变魔术一般,用政治手段巧妙操控军事行动,把各国玩弄于股掌之间,耍得团团转。所以说,苏秦、张仪的纵横捭阖之术,可不单单在战国那会儿大放异彩,就算放到当今时代,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得如同迷宫一般,各种微妙关系暗流涌动,恰似隐藏在深海的暗礁,随时可能让船只触礁沉没,依旧得靠吃透钩钳之术,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不管是外交战场上的激烈交锋,还是谍略战中的隐秘较量,这纵横术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万万不可小觑的 “秘密武器”,堪称克敌制胜的法宝。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老爷子这番话究竟啥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在外交活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外交官得像个火眼金睛的超级侦探,全神贯注地仔细审定对方的情况,顺着对方的嗜好、欲望,如同顺藤摸瓜一般,一点点窥探出他们的志向、意念,最后想尽千方百计让对方与自己的意见达成一致,这可就是外交场上的 “攻心绝技” 啊,威力无穷。
在纵横学这座神秘的学术殿堂里,说服的技术那可是镇殿之宝,重中之重,是门派的 “金字招牌”。纵观古今中外,要说在说服工作上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大成就的,还得首推鬼谷子的俩得意门生 —— 苏秦、张仪。想当年,科学技术尚不发达,交通基本靠双腿丈量大地,中国又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出趟门那叫一个跋山涉水,艰难困苦,仿佛唐僧西天取经一般。可苏秦、张仪这俩人,愣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不辞辛劳,风里来雨里去,在六国之间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靠着仿佛现代人才有的 “科学头脑”,实则是他们超越时代的智谋,施展令人惊叹的心理战术,缔造了古今中外都堪称震撼世人的丰功伟绩。再瞧瞧如今,科学技术进步得日新月异,交通更是便利得超乎想象,高铁风驰电掣,飞机翱翔天际,可即便如此,能与他们相媲美的,依旧是凤毛麟角,打着灯笼都难找。鬼谷子的学生苏秦,更是将老师传授的舌战谋略发挥到了极致,说他是说服工作的 “祖师爷”,那可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实至名归。
遥想当年,苏秦穷困潦倒,孤苦伶仃,身无长物,穷得叮当响,活脱脱一个落魄书生的模样。可他跑去游说赵王的时候,那气势、那口才,瞬间开挂,在金碧辉煌得如同天宫般的宫殿里,与赵王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把赵王说得心花怒放,当场拍板要联手抗秦。就因为苏秦这一通 “神操作”,赵国强盛得秦国军队都不敢出函谷关,如同老鼠见了猫,乖乖窝了整整十五年,赵国也因此在诸侯中声名鹊起,威望大增,苏秦这张嘴,简直比核武器还厉害,杀人不见血,全凭一张嘴。
(1)说服燕国:合纵开篇之作
苏秦一开始满怀壮志,想去秦国谋求大展宏图的机会,结果却四处碰壁,吃了秦国的闭门羹,灰头土脸地回家后,并未一蹶不振,而是闭关潜心苦读《阴符经》,这一读可不得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复出之后便祭出了 “合纵” 这一震撼大招。他心里门儿清,深知要想成就大业,得先从燕国入手,为何呢?因为搞定燕、赵联合,这可是关键的 “先手棋”,一子落对,满盘皆活。
苏秦满怀信心地跑去拜见燕文侯,见面就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大王啊,您放眼瞧瞧,各国之中,要说几乎没怎么经历过覆军杀将惨痛之事的,燕国那可是独树一帜,您可知其中缘由?” 紧接着自问自答,宛如一位经验老到的说书先生,“这背后的大功臣啊,非赵国莫属,它就如同燕国南面坚不可摧的超级保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将那些外来的危险全都拒之门外。而且这些年,秦国和赵国杀得昏天黑地,互不相让,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猛虎,根本无暇顾及燕国,燕国才能一直安安稳稳,岁月静好。(这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将燕赵关系的重要性阐述得明明白白)您再琢磨琢磨,要是秦国妄图攻打燕国,得跨越云中、九原,途径代、上谷等险要之地,千里迢迢,折腾好几千里地,就算最后侥幸打赢了,拼死拼活也就拿下燕国三座小城,对秦国而言,这点蝇头小利根本不值得大动干戈,所以秦国压根儿不会来招惹燕国,这道理浅显易懂,就跟秃子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可赵国要是想对燕国动手,那可就易如反掌了,一声令下,不出十天,几十万大军便能如潮水般开到燕国东边,再渡过滹沱河,越过易水,顶多四五天,便能直逼燕国都城。(这地理位置一对比,优劣立现,差距一目了然)所以说,放着眼前百里之内的祸患视而不见,反倒成天盯着千里之外的秦国担惊受怕,这可真是大错特错啊,(那时候燕国还傻乎乎地畏惧秦国,如同没头的苍蝇,找不着方向)大王您要是跟赵国携手并肩,亲密无间,燕国以后便可高枕无忧,再无后顾之忧。” 燕文侯听完这一通鞭辟入里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觉得苏秦所言句句在理,当即点头同意跟赵国合作,苏秦这关键的第一步,走得稳稳当当,旗开得胜,为后续的合纵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说服赵国:合纵关键一役
苏秦深知赵国地域辽阔且紧邻秦国,仿若与虎为邻,要想成就合纵大业,必先拿下赵国,让其成为合纵联盟的中坚力量。于是,他凭借燕国初胜之势,马不停蹄地奔赴赵国,去游说赵肃侯。
见到赵肃侯,苏秦开门见山,言辞恳切:“我曾在心中反复为大王思量,若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免受纷扰,最为关键之处在于审慎选择盟友。选对了盟友,百姓方能过上安稳日子,仿若置身世外桃源;选错了,百姓便会深陷水火,苦不堪言。就赵国当下所处形势而言,外敌之中,齐国与秦国恰似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有这两大劲敌环伺,百姓又怎能安心度日?若大王想要依靠秦国去攻打齐国,或是反过来倚仗齐国对抗秦国,百姓都将饱受战乱之苦,不得安宁。(如此剖析,将赵国面临的困境及错误抉择一一摆明,只等赵肃侯寻得正途,步入他预设的‘圈套’)大王若是信得过我,听从我的建言,燕国定会心甘情愿奉上那盛产旃裘狗马的肥美之地,齐国也必然会献出鱼盐富足的海域,楚国更会拱手让出种植橘柚的园子,韩魏以及中山这些国家,也都会献上汤沐之邑。到那时,赵国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皆可尽享恩泽,封官加爵,沐浴荣华富贵,仿若踏入人间仙境。这般巨大的利益,往昔的春秋五霸,即便为此损兵折将,也会在所不惜!封官进爵、光宗耀祖,就算是贤明如商汤、周武王,为了达成目标,也甘愿冒着被放逐、砍脑袋的风险拼搏奋进!故而我满心诚挚,渴望为大王效犬马之劳。(此一番‘利诱’,将合纵成功后的美好前景描绘得绘声绘色,令人心动不已)再看当下,倘若大王亲近秦国,秦国必定会借机欺凌韩、魏;亲近齐国,齐国定会打压楚、魏。魏国一旦不堪欺压,势必割让河外之地;韩国若无力抵抗,宜阳这块战略要地必将不保。宜阳一旦落入强敌之手,赵国的上都便危在旦夕,仿若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河外要是被占,赵国对外的交通要道就会被彻底卡死,成为瓮中之鳖;楚国若实力衰弱,待到赵国真正面临危难之时,便会孤立无援,无人援手相助,这三点要害,大王千万要慎重掂量,切不可掉以轻心。倘若秦国出兵攻下魏国的怀地,那南阳就岌岌可危了,再去攻打韩国,包围荥阳,赵国便不得不奋起自卫,被逼上梁山。要是秦国进而拿下轵地,齐国定会匆忙跑去朝拜秦国,秦国一旦占据崤山以东的地盘,下一步必然是举兵攻打赵国,唇亡齿寒啊。再假设秦国真的来攻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占领番吾据点,那战争的烽火瞬间便会烧到首都邯郸,每每想到此处,我便为大王忧心忡忡,心急如焚。(层层递进,将秦国的威胁以及赵国若选错路的悲惨下场剖析得入木三分,令赵肃侯不寒而栗)当今这个时候,崤山以东的六国里头,赵国实力最强,地盘两千多里,精兵强将几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够吃好几年,家大业大。西边有常山作为天然屏障,南边有黄河天险,东边有清河拱卫,北边有燕国相依,而燕国又是个弱国,不足为惧,赵国唯一的心腹大患,便是秦国,仿若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秦国心里也清楚,赵国是它统一天下的最大绊脚石,可为何它一直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呢?还不是忌惮韩国、魏国在后面捅它刀子嘛,投鼠忌器。所以说,韩、魏那可是赵国南面的坚固堡垒,为赵国提供了超强的安全防护,仿若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可秦国要是想攻打韩、魏,那简直易如反掌,中间又没有啥名山大川阻碍,稍微蚕食一下,大军逼近国都,韩、魏肯定难以支撑,只能向秦国俯首称臣,兵败如山倒。到那时候,秦国没了韩、魏的牵制,下一个遭殃的必定就是赵国了,我是越想越为大王揪心,忧心如焚。(将韩魏与赵国的唇齿相依关系阐述得清晰透彻,让赵肃侯深刻认识到韩魏的重要性)我还拿着天下地图仔细研究过,各国诸侯的土地加起来,比秦国大五倍,兵力加起来,比秦国大十倍,要是六国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往西攻打秦国,秦国必定土崩瓦解,不堪一击。(亮出六国与秦国的实力对比,给赵肃侯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看到合纵抗秦的底气与希望)可如今呢,六国不但不想着联合抗秦,反倒一个个跑去侍奉秦国,给人家当小弟,自己找罪受,还妄图图个安稳,这不是白日做梦嘛!让别人给自己称臣,和自己给别人称臣,这能一样吗?(适时使出激将法,直击赵肃侯的自尊心,让他不甘于屈居秦国之下)所以我给大王您出个主意,不如让韩、赵、齐、楚、燕、魏这六国和和睦睦,亲如一家,齐心协力抗秦,众志成城。到时候,天下的将相们齐聚洹水之上,互相交换人质,杀白马盟誓,订立公约:要是秦国攻打楚国,齐国、魏国就各派精锐部队去支援;韩国、魏国截断秦国的粮道,赵国渡过漳水,燕国守住常山以北。要是秦国攻打韩国、魏国,则楚国断其后路,齐国派出精锐之师协助;赵国渡过黄河,燕国守住云中。若秦国攻打齐国,则楚国断其后路,韩国守城皋,魏国堵塞通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进军武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相助;若秦国攻打燕国,则赵国守住常山,楚国出兵武关,齐国渡海而来,韩国、魏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助。诸侯如有不遵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提出详尽且具实操性的合纵抗秦方案,让赵肃侯看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六国能联盟拒秦,则秦兵必不敢出函谷关为害山东了。如此一来,赵国的霸业指日可成。” 赵肃侯听完这一席长篇大论,心中豁然开朗,欣然采纳了苏秦的建议。
(3)说服韩国:唤醒自尊与斗志
苏秦成功说服赵王之后,赵王仿若找到了主心骨,以六国统一阵线的领军者自居,大力促使苏秦前往各国继续游说。于是,苏秦满怀壮志,奔赴韩国,意图说服韩宣惠王加入合纵联盟。
见到韩宣惠王,苏秦先是不吝溢美之词,大肆夸赞韩国的强盛:“韩国之昌盛,大王之贤能,(一顶高帽稳稳戴上,先让韩王心情愉悦)那可是有目共睹。以这般雄厚的实力,本应奋发图强,纵横捭阖,可如今却偏要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而降,实在是令国家蒙羞,沦为天下笑柄,没有比这更窝囊的事了!(当头一棒,直击韩王自尊心,激起他的羞愤之情)因此,我衷心希望大王能三思而后行,若大王执意侍奉秦国,秦国贪得无厌,必然会索取韩国的宜阳、成皋之地,今日给了它,明日它又会变本加厉索要更多土地,答应吧,韩国将无地可给;不答应吧,之前的付出便付诸东流,还要承受秦国的报复,后患无穷,这便是所谓的‘市怨结祸’的根源。仗还未打,韩国便已自行削弱了!(言辞犀利,用危言耸听之语点出侍奉秦国的致命弊端)我听闻古谚有云:‘宁为鸡首,莫为牛后’,如今大王臣服于秦国,与那‘牛后’又有何异?以大王这般贤明,却背负如此不光彩之名,我实在是为大王感到惋惜啊!”(再度激将,强化韩王内心的不甘与反抗意识)苏秦这一番连番轰炸,韩王勃然大怒,猛地撸起袖子,按住佩剑,仰天长叹:“我虽不才,却也绝不侍奉秦国,此刻就请先生将我的决心转达给赵王,韩国定当倾尽全国之力,追随赵国,抵御强秦。”
(4)说服魏国:戳破迷障,坚定信念
韩国被成功说服后,六国合纵的宏伟蓝图已然完成了一半,苏秦不敢有丝毫懈怠,即刻启程前往魏国,去游说魏襄王。
见到魏襄王,苏秦开口便是一番夸赞:“魏国乃天下之大国,大王更是天下之贤王,(一顶高帽先行奉上,缓和气氛,拉近距离)然而,我却听闻如今魏国有意侍奉秦国,还大兴土木,修建朝拜秦帝的宫殿,接受秦帝赏赐的冠带,设立春秋祭祀秦帝的祠堂,倘若果真如此,我实在是为大王深感羞耻啊!(以情动人,先触动魏襄王的情感底线,引发他的愧疚与反思)我曾听闻越王勾践与吴国激战的故事,他仅凭三千疲敝之卒,便能在干遂生擒夫差;又闻周武王伐纣,士卒不过三千人,革车二百乘,却能在牧野大败纣王。他们的兵力并不比敌方雄厚,却能凭借贤君的雄才大略,发挥出惊人的神威。而大王如今手握兵卒、将官二十万,正规军二十万,突击队二十万,正在训练中的还有二十万,兵车六百乘,坐骑五千匹,兵力远超当年的勾践、武王,如此雄厚的实力,却听从群臣的错误建议,想要西去侍奉秦国,实在是大错特错!倘若真的侍奉秦国,秦国必然会要求魏国割地以表忠心,如此一来,仗还未打,国土便已先遭损失。(摆事实,讲道理,将侍奉秦国的危害剖析得一清二楚)凡主张侍奉秦国的群臣,皆是奸佞小人,绝非忠臣所为,为人臣子,却割让君主的土地以求取外交利益,贪图一时之功,全然不顾后果,损公肥私,外借强秦之势,对内欺压君主,甚至割地谄媚外国,这般行径,不是奸贼又是什么?请大王三思而后行。(苏秦深知魏王被群臣意见所裹挟,而其内心意志也在摇摆不定,故而言辞强硬,直击要害。此时他已有燕、赵、韩作为坚实后盾,底气十足,不怕得罪魏国群臣。否则,魏国群臣极有可能成为他推行合纵的巨大阻碍)《周书》有言:‘绵绵不绝,蔓蔓奈何!毫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引经据典,劝诫魏王认清局势,当机立断)大王若能听信我的建言,六国携手合作,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对抗强秦,魏国必将后患无忧。” 魏襄王听完,深以为然,也被苏秦成功说服。
(5)说服齐国:洞察局势,坚定抗秦
燕、赵、韩、魏这四个相邻的国家已然被苏秦成功拉拢,纳入合纵联盟,但苏秦并未就此满足,他目光坚定,继续向着既定目标进发,一路向东奔赴齐国,去说服齐王加入这一抗秦大业。
见到齐王,苏秦条分缕析地说道:“韩魏两国之所以对秦国心怀畏惧,根源就在于它们与秦国领土接壤,一旦战争爆发,局势瞬息万变,不出十天,胜负存亡便见分晓。就当下形势来看,倘若韩魏联盟与秦国交战且侥幸取胜,自身兵力也必定折损过半,边境更是不得安宁;可要是战败,那亡国之危便如影随形。正因如此,现在韩、魏两国权衡利弊,重视对秦作战,而不愿轻易臣服。反观秦国若要攻打齐国,地理形势可就大不一样了。秦军需长途跋涉,穿越韩、魏之地,途径卫晋阳之道,还要经过亢父地区的险峻地形,在那儿,车辆无法并行,马匹难以齐驱,只要有区区一百人据守险要,便能让上千秦军望而却步。秦军虽有进犯之心,却不得不有所忌惮,生怕韩、魏两国在背后突袭。由此可见,秦国对齐国的威胁,不过是虚张声势,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不敢贸然前进。这般看来,秦国无法加害于齐,道理已然十分明晰。(通过鲜明对比齐与韩、魏的地缘形势差异,点明韩、魏处境艰难尚不屈服,齐国更应如此,直击齐国群臣决策失误之处)倘若看不清这其中的道理,不明就里地想要向西臣服秦国,那无疑是齐国群臣计议的大错特错。如今齐国国力强盛,本就不该有侍奉秦国之意,理应无所畏惧,还望大王审慎思量。” 彼时齐王内心正有抗秦之意,听完苏秦这番话,自是欣然接受,齐国就此被苏秦成功说服。
(6)说服楚国:权衡利害,抉择霸业
苏秦接连说服五国之后,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便是楚国。这堪称是收官之战,有了之前的铺垫,成功仿若水到渠成。于是,苏秦满怀信心地谒见楚威王。
见到楚威王,苏秦开门见山:“秦国眼中视为最大威胁的,非楚国莫属,楚强则秦弱,两国之势,水火不容。(一针见血地指出秦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点明楚国所处关键地位)故而,为大王您计,当下最明智之举,莫过于与五国和睦亲善,联手孤立秦国。就秦国而言,若大王您不愿臣服,它定会出动两路大军,一路出武关,一路下黔中,两面夹击楚国。如此一来,楚国的鄢郢之地必将岌岌可危。我听闻古人有云,要想妥善处置一件事,务必在乱象未生之前动手;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提前谋划布局,未雨绸缪;一旦祸患降临,才开始忧心忡忡,那就为时已晚。所以,我衷心希望大王能及早运筹帷幄。(以秦国可能的军事行动和古人智慧之言,警醒楚王早做打算,以害相逼,促其行动)大王若是信得过我,听从我的建言,便能向崤山以东各国发号施令,让他们按时进献四季的贡物,听从您的差遣,各国皆会追随您左右,练兵秣马,供您驱使,这对楚国而言,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再者,大王若依我所言而行,韩、魏、齐、燕、赵等国的妙音美人,必将充盈您的后宫,燕代之地的骆驼良马,也会挤满您的外厩。我想说的是,合纵若成,楚国便能称霸称王;连横若得逞,秦国必将称帝。以楚国之强盛,却舍弃称霸大业,反而臣服他国,落得个恶名,我实在为大王感到不值啊!(描绘合纵成功后的诱人前景,以利益诱惑楚王,同时对比连横劣势,让楚王权衡利害)而且,秦国乃是虎狼之国,吞并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已然成为天下公敌。那些鼓吹连横之说的人,无不是妄图割让各国土地去讨好秦国,换取一时的苟且偷安,这无异于养痈遗患,众人皆知绝非明智之举。依我之见,六国若能合纵亲善,诸侯便会割地侍奉楚国;连横之势一旦形成,楚国反倒要割地事秦。这两种策略导致的结果,相差岂止千里?(将合纵、连横的利害结果再次鲜明对比,为楚王提供清晰抉择方向)二者之中,大王究竟该选哪一策,想必已然心中有数。” 当时楚威王正忧心单独面对秦国的困境,经苏秦这般透彻分析,自是欣然从命。至此,苏秦的合纵大计,大功告成。
(7)还燕十城:巧言善辩,化解危机
六国虽说达成了合纵联盟,但各国之间的矛盾暗流涌动,依旧存在。苏秦周旋其中,费尽心神,疲惫不堪。恰逢燕国举办国丧之际,齐宣王竟趁机兴兵伐燕,一举夺取了十座城池。苏秦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深知此举极有可能破坏合纵大局,于是即刻求见齐王。
见到齐王,苏秦先是俯首作庆贺之态,继而又仰头摆出吊唁之姿。齐王见状,满心疑惑,不禁问道:“你为何忽而庆贺,忽而吊唁,这般行径究竟是何意?” 苏秦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我曾听闻,饥饿之人,即便饥肠辘辘,也不会食用鸟啄之物(鸟啄乃是一种毒物),只因他们明白,即便食用此物能暂时果腹,可最终与饿死无异,同样会遭受祸患。如今燕国虽小,却与秦王有联姻之亲,燕王可是秦王的爱婿。大王您贪图这十座城池的小利,却与强秦结下仇怨,如此一来,秦国定会以燕国之事为借口,振臂一呼,召集天下兵马前来攻打齐国,这岂不是等同于食用鸟啄之物充饥,得不偿失吗?” 齐王闻听此言,脸色骤变,惊慌问道:“既然如此,那该如何是好?” 苏秦镇定自若,继续说道:“我听闻古代善于处事之人,总能转祸为福,化败为功。大王若是信得过我,听从我的建议,即刻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无故收复失地,必定满心欢喜;秦王得知因自己的缘故使得齐国归还城池,也会龙颜大悦。这一计策堪称弃仇为友的妙法,如此一来,燕、秦两国都会对齐国敬重有加,大王便能借此号令天下,无人敢不听从。而大王您不过是以几句虚词赢得秦国的归附,用十座城池换取天下人心,这可是成就霸主之业的关键一步啊!” 齐王思索片刻,点头称是:“所言极是。” 随后便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8)妙嬖解危:以喻陈情,重获信任
燕王因苏秦为燕国屡立大功,故而对他极为器重,倍加赏识。然而,这却招来了小人的嫉妒与诋毁,有人向燕王进谗言说:“苏秦此人摇摆不定,左右逢源,实乃卖国求荣的反复小人,日后定会兴风作浪,扰乱朝纲。” 苏秦听闻此事后,深知若不及时澄清,必将陷入奸人圈套,于是赶忙返回燕国。
燕王听信谗言,不再让苏秦担任官职。苏秦心急如焚,谒见燕王,倾诉苦衷:“我自以为秉持忠信之道行事,却未曾想得罪了小人。” 燕王满脸狐疑,反问道:“哪有因忠信而获罪的道理?” 苏秦略作停顿,讲起一个故事:“我听闻有一人远赴他乡为官,他的妻子在家与人私通。待到丈夫即将归来之际,那奸夫忧心忡忡,生怕丑事败露。妻子却镇定自若,安慰他说:‘勿忧,我已备好毒酒,等他回来便将他毒死便是。’待丈夫到家,妻子指使妾室将毒酒端给丈夫饮用。妾室心中暗自思量,若将此事告知丈夫,怕违逆了主母之意;可要是不说,又恐丈夫惨遭毒害。两难之下,她灵机一动,佯装跌倒,将毒酒倾洒在地。丈夫见状,勃然大怒,以为妾室无礼,怒笞五十。实则妾室这一摔,往上保住了丈夫性命,往下避免了主母杀夫之罪,如此善举,却仍免不了遭受笞打。由此看来,怎能说秉持忠信就不会获罪呢?我如今的境遇,不幸恰似这故事中的妾室。” 燕王听完,深受触动,不仅恢复了苏秦的官职,还对他更加优厚相待。
(9) 出卖风云雷姓:权谋博弈,纵横捭阖
苏秦离开燕国奔赴齐国,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要在齐国一展身手,赢得齐国的倚重与赏识。彼时,楚太子在齐国充当人质,恰逢楚王驾崩,薛公意欲放走楚太子,让其归国。苏秦听闻此事,心中暗自谋划,向薛公建言:“君上何不留住楚太子,以此为筹码,向楚国索要下东国呢?” 要知道,楚国的东邑紧邻齐国城邑,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薛公面露难色,摇头道:“此举不妥,我若扣留太子,楚国定会另立新王。” 苏秦却成竹在胸,不紧不慢地说:“您大可对新王宣称,只要楚国割让下东国,我便为您杀掉太子。如若不然,我将联合三国之力,拥立太子为楚王,如此一来,新王还敢不割地吗?” 薛公听后,觉得此计甚妙,当即决定留下太子,并派遣苏秦前往楚国。
苏秦抵达楚国,面见新王,言辞恳切地说道:“齐国妄图拥立太子为王,依我之见,薛公实则意在索取下东国!大王若是不割让此地,太子必然会因您的吝啬而心生怨恨,转而与齐国勾结,让齐国全力拥戴自己。” 楚王权衡利弊,无奈之下只得答应割地。
苏秦返回齐国,向薛公进言:“纵观楚国当下形势,我们尚有诸多机会谋取更多封地。” 薛公急切地询问有何良策,苏秦娓娓道来:“我设法让太子与您相见,您只需向太子表忠心,楚王听闻风声,必定会追加割地,以保太子平安。” 随后,苏秦又找到太子,巧言劝诱:“齐国本有意拥立您为王,可楚王为留住您,仅割让少量土地。您何不主动加倍割地给齐,如此一来,齐国定会全力扶持您登上王位。” 太子心动不已,点头应允。楚王得知这一消息后,果然忧心忡忡,为防齐国倒戈,急忙增加割地份额,还生怕齐国不满足。
与此同时,苏秦在楚国展开另一番运作。他向楚王进谗言:“齐国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多割楚国土地,皆是因为手握太子这张王牌。如今齐国已得厚利,却仍贪得无厌,继续索要,根源就在于太子还在齐国。我有法子能让太子离开齐国,太子一旦离去,齐国便没了借口,大王便可趁机与齐国交好。如此一来,大王既能铲除心腹之患,又能赢得齐国友谊。” 楚王闻言大喜,对苏秦的信任与日俱增。于是,苏秦转而对楚太子危言耸听:“如今掌控楚国大权的是楚王,您空有太子之名,齐国从未真正信任过您。此刻齐国因楚国割地而获利颇丰,若齐楚两国交好,您的处境将危如累卵,还望太子三思。” 太子深以为然,趁着夜色悄然逃离齐国。
苏秦见时机成熟,又暗中指使他人向薛公挑拨离间:“极力劝说您留下太子的正是苏秦,可他并非真心为您着想,实则是为楚国谋取私利。他怕您识破其阴谋,便设法让楚国多割土地,以掩盖痕迹。如今劝太子离开的还是他,这些行径您都被蒙在鼓里,我瞧着此人甚是可疑。” 薛公听后,怒火中烧。
苏秦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又唆使人向楚王表忠心:“当初力劝薛公扣留太子的是苏秦,正因留住太子,才助您顺利登上王位;之后与您割地相约,断绝太子念想的也是苏秦;如今为您着想,让太子离开齐国的,更是苏秦。如今有人因嫉妒苏秦,在薛公面前诋毁他,说他厚楚薄齐,请大王明察秋毫。” 楚王感恩戴德,当即封苏秦为武贞君。
苏秦搞定楚国之后,仍不满足,又怂恿齐大夫景鲤向薛公进言:“君上之所以名震天下,凭借的是广纳天下贤士,手握齐国实权。如今苏秦堪称天下罕见的辩士,才能出众。您若不善待他,无异于自断后路,堵住贤才投奔之门,此乃大不利之举。况且如今苏秦深受楚王爱戴,您若不及早表示器重,不仅会与楚国结仇,更是后患无穷。倒不如顺势亲近他,给予高位重权,如此一来,您便能赢得楚王好感。” 薛公听后,深以为然,从此开始善待苏秦。
以上所述的九件事,堪称苏秦一生中纵横捭阖的巅峰之作。正所谓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此言不虚,苏秦凭借超凡智谋与卓越口才,在战国乱世翻云覆雨,操控各国局势,令人叹为观止。
纵观战国纵横家的说辞,万变不离其宗,皆以利害为核心要义。以利益诱惑,使之怦然心动;以祸患威慑,令其心生畏惧;辅以阿谀奉承,使其易于接纳;言辞笃定,排除非议;立论新奇,引人入胜;示以诚信,骗取信任;许以近利,诱人追逐。而熟谙人心、洞察大势、熟知地理、词锋犀利,则是纵横家必备之技能,由此可窥其游说之术的精妙全貌。
(10) 苏秦说服张仪 —— 毋用言语说服法
张仪与苏秦本是同窗好友,日后更是官至秦国宰相。倘若张仪未能成为秦国宰相,苏秦的合纵大计必将功亏一篑,六国宰相之位也将化为泡影。故而,苏秦处心积虑栽培自己的同学张仪,意图让他打入秦国政治核心,掌控秦国政权。唯有如此,秦国才不会轻易攻打六国,战国方能维持均衡态势,苏秦的合纵政策方能得以顺利推行。事实证明,秦国军队果真有长达十五年之久未对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直至苏秦死后,六国才逐渐被秦国蚕食吞并。
据史书记载:苏秦成功游说赵王,达成合纵盟约之后,心中却始终忐忑不安,唯恐秦国出兵攻打诸侯,致使盟约瓦解。思来想去,他认定唯有张仪可担此重任,制衡秦国。于是,苏秦暗中派人委婉劝说张仪:“您起初与苏秦交好,如今他在赵国身居高位,您何不去投奔他,以求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张仪听闻,心动不已,当即赶赴赵国,求见苏秦。
苏秦却故意刁难,告诫门下之人不许为张仪通报,还设法将他滞留数日。待张仪心急如焚、几近崩溃之时,苏秦才终于肯见他,却态度傲慢,让他坐在末席,赐予仆役吃的粗食,肆意羞辱了他几天。而后,苏秦才冷嘲热讽地说:“以你的才能,竟落魄至此,我实在看不出你有何过人之处,不值得我提携你飞黄腾达。” 说罢,便将张仪扫地出门。
张仪满怀期待而来,本以为故人会念及旧情,助自己一臂之力,未曾想求富反遭羞辱,顿时怒火中烧。他暗自思忖,诸侯各国皆无可投奔之处,唯有秦国具备实力制衡赵国。于是,张仪毅然决然奔赴秦国。
苏秦见张仪中计,便向自己的舍人交代:“张仪乃天下难得的贤士,我自愧不如。如今我有幸率先得志,而能掌控秦国大权之人,唯有张仪。只是他如今穷困潦倒,无钱打通门路,我怕他因贪图小利而错失良机,所以故意羞辱他,激发他的斗志。你暗中跟随他,助他一臂之力。” 随后,苏秦向赵王禀明情况,支取金币车马,派人暗中尾随张仪,与他同住一舍,供给所需资金,却不告知实情。
张仪抵达秦国后,凭借非凡才能得以面见秦惠王,惠王对他赏识有加,封他为客卿,与其共商征伐诸侯大计。此时,苏秦的舍人见任务完成,便向张仪告辞。张仪惊愕不已,问道:“多亏有你相助,我正想报答你的大恩大德,你为何要离去?” 舍人坦诚相告:“我并非真心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秦。苏君担忧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盟约,认为唯有您能掌控秦国大权,所以故意激怒您,又暗中资助您。如今您已得重用,请容我回去复命。” 张仪听闻,长叹一声:“唉,我在赵国时竟浑然不觉,实在是不及苏君聪慧啊!”
5. 张仪的连横术:玩转战国的 “大忽悠” 传奇
话说这战国时期啊,一提纵横家,那苏秦和张仪的大名就跟闪亮登场的明星似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苏秦一门心思搞合纵,拉着六国抱团取暖,跟秦国死磕;张仪呢,则是铁了心玩连横,一门技艺傍身,就想帮秦国一家独大,把各国诸侯王当提线木偶似的耍得团团转。嘿,您还别说,这俩师出同门,都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一个拼命反秦,一个使劲事秦,配合得那叫一个 “默契”,把战国乱世搅得是风云变幻,热闹非凡呐!
(1) 说服魏国:“软硬兼施” 的连横首秀
张仪为了推行他的连横大计,那是三番五次地往魏国跑,跟个执着的推销员似的,唾沫星子乱飞,就盼着魏国能点头答应先臣服秦国,给其他诸侯做个 “表率”,好一举搞垮六国合纵联盟。可魏国一开始根本不买账啊,把张仪当空气一样晾着。张仪这暴脾气,一跺脚,行嘞,软的不行来硬的!转身就偷偷给秦国使眼色,撺掇秦国去攻打魏国。这魏国哪扛得住啊,被揍得鼻青脸肿,大败而归。
第二年,齐国那家伙也来趁火打劫,在观津又把魏军打得晕头转向。秦国瞅准时机,再度出手,先把韩申差的军队打得稀里哗啦,斩首八万,这一下可把诸侯们吓得不轻,都战战兢兢的,跟受惊的小兔子似的。
正巧这时候,魏惠王蹬腿儿了,魏国国内乱成一锅粥,空虚得很。张仪眼睛一亮,心里琢磨着:“嘿,机会来了!” 麻溜地跑去游说魏哀王。
见到魏哀王,张仪开启了他的 “连珠炮” 模式,噼里啪啦一通说:“大王您瞅瞅,魏国这地盘,方圆不到千里,兵力也就三十万,还都是‘战五渣’。这地势更是让人揪心,一马平川的,四面没个遮拦,名山大河一个没有,就跟个不设防的大广场似的。从郑地到梁地,才二百来里地,车马跑起来比兔子还快,眨眼就到。您这梁地啊,南边挨着楚国那大块头,北边靠着赵国那硬茬,东边还跟齐国对上眼了,随便跟哪家闹点别扭,都得挨打,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分五裂’高危地带啊!(把魏国的危险处境说得跟演电影似的,绘声绘色,就为让哀王冒冷汗)”
“再说说这六国合纵,本意是想保家卫国,让大家跟着周王后面威风威风,顺便练练兵,其实也就是喊喊口号,图个虚名罢了。那些鼓吹合纵的家伙,成天嚷嚷着统一天下,各国拜把子结为兄弟,还在洹水边上杀白马盟誓,看着挺热闹,想法是挺美。可您想想,就算亲兄弟,还为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呢,就凭苏秦那套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计谋,想让六国和和睦睦,亲如一家,这不是天方夜谭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靠谱。(一边吐槽合纵,一边暗戳戳给魏哀王洗脑,让他对合纵死心)”
“大王您要是不听劝,不跟秦国交好,秦国一生气,发兵攻打河外,把卷衍、酸枣这些地方占了,顺手牵羊把卫国拿下,再攻占晋阳,那赵国军队想南下救您,门儿都没有;您魏国想往北找帮手,也只能干瞪眼。到时候,外援的路全被堵死,您这国家啊,就跟风雨中的小破船,随时都可能翻,想不危险都难咯!再说了,秦国要是把韩国收拾服帖了,韩国被秦国的‘王霸之气’一震慑,肯定立马跪地求饶。秦韩要是联手对付您,魏国的小命可就悬喽,这可不是吓唬您,我是真心为您着想啊!(把魏国的凄惨未来描述得跟世界末日似的,吓得哀王心里直打鼓)”
“不过呢,大王您要是听我的,乖乖臣服秦国,那可就不一样啦!楚国、韩国见风使舵,肯定不敢乱动,您就把心放肚子里,高枕无忧地睡大觉就行。(画风一转,开始画大饼,诱惑哀王)而且啊,秦国现在心心念念就想收拾楚国,您魏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好能帮秦国一把。楚国别看外表光鲜亮丽,富得流油,其实内里空虚得很,士兵看着多,一打仗就脚底抹油,根本撑不了多久。您要是带着魏国大军南下,痛扁楚国一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顺手割点楚国的地,壮大咱魏国,还能讨好秦国,一箭双雕,多美的事儿啊!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大好事,您可别犯糊涂。(把好处说得天花乱坠,让哀王心动不已)”
“要是您不听我的劝,等秦国大军压境,您再想抱秦国大腿,可就晚喽,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最后再吓唬一下,给哀王下最后通牒)还有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一个个就会耍嘴皮子,满嘴跑火车,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其实就是想忽悠个诸侯,给自己捞个封侯之位,每天绞尽脑汁,装模作样地吹嘘合纵的好处,把国君们骗得一愣一愣的。国君们也傻,不明就里就被他们忽悠瘸了,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太可惜啦!(不忘踩一脚合纵派,给自己的连横计加分)”
魏哀王被张仪这一顿 “忽悠”,脑子彻底迷糊了,思前想后,觉得好像是这么个理儿,一咬牙,背弃了合纵盟约,跟秦国握手言和。张仪这一招,首战告捷,成功打响了拆解合纵的第一枪,在连横的 “功劳簿” 上狠狠记上了一笔。
(2) 欺诳楚国:“空手套白狼” 的连横大戏
秦国惦记着讨伐齐国,可一看齐、楚两国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整天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秦国心里就犯嘀咕,不敢轻举妄动。张仪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自告奋勇要去楚国当相国,美其名曰 “友好交流”,实则揣着一肚子坏水,去当秦国的 “卧底”。(您瞧,这战国时候各国请别国人为相,就跟现在请个外国大使似的,表面笑嘻嘻,心里不知道打啥主意呢。)
张仪到了楚国,逮着机会就跟楚怀王套近乎,开启了他的 “忽悠 2.0” 版本:“大王啊,您要是信得过我,听我一句劝,把齐国那家伙甩了,关起门来跟它断绝往来。我保证,我回头就去跟秦国说,让它把商于之地那六百里肥得流油的地盘双手奉上,再送几个秦国大美女来伺候您,给您当贴心小棉袄,暖被窝。到时候,秦、楚两国结成亲家,亲如兄弟,您这楚国可就厉害了,北面能把齐国那嚣张劲儿压一压,南面又跟秦国处得热热乎乎,这简直是完美无缺的妙计啊,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比这更好的。(一开口就是重磅炸弹,抛出的诱饵闪瞎楚怀王的眼,直击他的贪心)”
楚怀王啥人啊?出了名的贪婪又短视,一听说有这等好事,眼睛放光,嘴巴咧到耳根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麻溜地关起国门,跟齐国断了交情,还美滋滋地派了个将军跟着张仪回秦国,满心欢喜地坐等那六百里地到手,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版图扩大,美女环绕了。
张仪回到秦国,可就开始耍赖皮了。他假装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受了重伤,整整三个月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朝都不
上。可怜那楚国将军在秦国宫殿里干瞪眼,望穿秋水,每天眼巴巴地盼着张仪露面,好把地的事儿落实了。
楚怀王这边呢,还傻愣愣地以为张仪是嫌自己绝齐的态度不够坚决,(这贪心鬼已经彻底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智商直线下降)居然又派勇士跑去辱骂齐国。齐王气得吹胡子瞪眼,暴照如雷,立马想尽办法跟秦国套近乎,一来二去,秦、齐两国好得跟亲兄弟似的,楚国这下可就被孤立了,成了孤家寡人。
等张仪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露面,看着楚国将军,一脸无辜地说:“我有啥六百里地啊?我就有个六里的小封邑,愿意献给楚王,聊表心意。” 楚国将军一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气得声音都哆嗦了:“我可是奉楚王之命,来接收秦国的商于六百里地的,怎么就变成这芝麻绿豆大的六里了?你这不是耍无赖嘛!(有理有据地质问,把张仪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 张仪却跟没事人一样,死活不认账,耍赖到底。
楚国将军没办法,垂头丧气地跑回去跟楚王报告。楚怀王一听,肺都气炸了,(这口气谁能咽得下啊,被人当猴耍了)当场拍桌子,即刻发兵攻打秦国。秦国早就等着这一天呢,跟齐国一联手,两面夹击,把楚军打得屁滚尿流,八十万楚军报销了,大将屈匄也战死沙场,楚国元气大伤。
张仪听说苏秦挂了,(心里那叫一个美啊,知道合纵联盟的主心骨没了,六国合纵这下要散架了,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赶紧又跑去找楚怀王,开启了他的 “终极忽悠”:“大王啊,您瞅瞅秦国这实力,国土面积占了天下一半,那兵力强得吓人,打遍四方无敌手,跟开了挂似的。占据的地势险要得很,四面固若金汤,战士个个如狼似虎,百万雄师嗷嗷叫,兵车千乘,战马万匹,粮草堆得像山一样高,法令严明,士兵们为了秦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君主贤明得能照亮夜空,将帅智勇双全,一个顶仨。秦国要是想收拾谁,都不用出动大军,轻轻松松就能席卷常山天险,折断天下的脊梁,谁要是敢跟秦国对着干,还后知后觉不臣服,那肯定第一个被灭得渣都不剩。那些信合纵的,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了,拿着羊去跟老虎斗,谁胜谁负还用想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自不量力。(巧用比喻,把合纵抗秦说得跟闹剧似的,生动形象又好笑)”
“您再看看您,放着秦国这只‘大老虎’不结交,反倒跟一群弱爆了的‘小绵羊’混在一起,这不是犯傻嘛,依我看,您这步棋走错得离谱啊!(从强弱对比入手,把合纵贬得一文不值,给连横站台)现在天下的强国,除了秦国就是楚国,(先给楚怀王戴顶高帽子,哄他开心一下,稳住情绪)可这两强要是掐起来,那肯定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要是您不跟秦国交好,秦国一怒之下,挥师攻占宜阳,韩国的上地立马交通断绝,成了孤城;再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肯定立马投降。到时候,魏国见风使舵,也得跟着动摇,您这楚国可就四面楚歌了,秦国从西边打,韩、魏从北边夹攻,您这楚国还不得危在旦夕?那些鼓吹合纵的,就是召集一群乌合之众去
打最强的,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不看形势就瞎打仗,国家穷得叮当响还穷兵黩武,这不是作死的亡国之道嘛!就拿以前的事儿说,按理兵力不如人就别逞强,粮草不够就别打持久战,可那些合纵派的家伙,巧舌如簧,满嘴跑火车,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煽动国君的欲望,光说好处,不提坏处,最后招来秦国的祸患,等反应过来,后悔药都没地儿买了。(旧事重提,拿历史教训吓唬楚怀王,让他不敢再提合纵)”
“所以啊,大王,您可得好好想想,静下心来瞅瞅秦国的实力。秦国西有巴蜀天险,稳如泰山,万无一失。大船装满粮草,从汶山出发,顺着长江浩浩荡荡往下游,三千多里地,跟玩儿似的。一艘舫船能载五十个士兵,给他们备足三个月的口粮,顺水漂流,一天能跑三百多里。虽说路途远点,可不用牛马费力拉,不出十日就能开到楚国的扞关了。扞关万一动摇,则从此楚国东面的城池就无险可守。黔中巫都,即非王之所有了。再如秦兵出武关,南向伐楚,最困难的时期,不过三个月,但楚等待诸侯救援,当在半年之外,其时效已来不及了。况且等待弱国救援,而忘却强秦之祸,我深为替大王担心呢!(加强语气,把楚国的危机说得明明白白,让楚怀王心里发毛)大王也曾和吴国交战,王战而三胜,临阵之卒,精锐尽折,又要分兵守新得之城,老百姓亦苦了,我闻得人说:功大者易危,民数者怨上。而大王今日守那易于达成之功,拂逆强秦之心,我深为大王感到忧虑呢!(说楚不能再战,从历史经验和当下形势给楚怀王施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张仪又对楚王说:“并且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关十五年而攻齐、赵者,实欲与楚合作之故,而且楚曾与秦战于汉中,楚不胜,大将重员,死了七十多人,遂丢了汉中,楚又大兴兵袭秦,战于蓝田,此谓两虎相斗,两国俱敝,而韩、魏得以全力制其后,这是如何的危险呢!这点,大王可以熟虑之,(说攻秦之难,让楚王回忆惨痛过往,对与秦为敌心生畏惧)如果两国合作,秦出兵攻占晋阳,并了天下之要冲,大王可尽起兵攻宋,不到数月,则宋可以攻下,攻下宋后而东指,则洄上十二诸侯,尽为大王所有了。” 楚王至此应允了张仪的亲秦方案。
(3) 说服韩国:“威逼利诱” 的连横话术
张仪离开楚国,马不停蹄地来到韩国,一见到韩王,嘴巴就像上了发条似的,开始了他的游说:“大王啊,您瞅瞅韩国这地儿,那可真是险恶得很呐!老百姓都住在山里,种的粮食不是豆子就是麦子,吃的口粮最多也就是粗粉,要是赶上哪年收成不好,百姓就得饿肚子,这粮食问题可老大了。再说这地盘,总共也就九百里,存粮撑死了不过半年。(开篇就指出韩国的硬伤 —— 粮不足,给韩王来个下马威)您再数数兵力,满打满算,士卒不过三十万,把什么官佐厮役全都算上,也就这点人。这还不算完,守守边境啥的得用掉不少,真正能拉出去打仗的,顶多二十万,这点兵力,您说咋跟人掰手腕啊?(兵员不足的问题也被张仪说得一清二楚,让韩王心里直打鼓)”
“再瞧瞧秦国,那可真是兵强马壮,带甲之士一百多万,兵车千乘,战马万匹,勇士悍兵,跟天上的星星似的,数都数不过来。秦国的良马,那在天下都是出了名的。山东那些国家的士兵,跟秦国打仗的时候,一个个都披甲戴盔,武装到牙齿,可秦国士兵呢,赤膊上阵就往前冲,左手拎着敌人的脑袋,右手还挟着俘虏,这战斗力,简直就是猛男孟贲对上胆小鬼啊!真要是较起劲来,那秦国士兵就跟老鹰抓小鸡似的,一用力,就把对手碾压得死死的,用千钧之力去压一个鸟蛋,鸟蛋能有活路吗?(盛夸秦势之强,还带着点强盗口吻,把韩王吓得不轻)”
“大王您要是不跟秦国交好,秦国一发兵,占领宜阳,您韩国的土地可就被切断了,再往东攻占成皋、荥阳,您那鸿台宫、桑林苑,可就都不是您的啦!没了成皋,国土一分为二,还咋打仗啊?所以,为大王您着想,先臣服秦国,您就安稳了;不臣服,那可就危险咯。(把利弊摆在韩王面前,让他没得选)今大王偏要事楚,秦唯一所想者乃弱楚而能弱楚者,并不是认为韩比楚强,实因地势使然,如大王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因喜而助韩,韩国攻楚以得其他为利,便将祸转变为福了,计策再没有善于此的了。” 韩王被张仪这一顿吓唬外加诱惑,脑子一迷糊,在这威吓、利诱双管齐下的形势之下,只好采纳了张仪事秦之策。
(4)说服齐国:“强国富民” 的连横话术
张仪开启了他的 “超级忽悠大冒险”,撒开脚丫子先一路向东狂奔,目标 —— 说服齐湣王。这家伙一开口,那话匣子就跟决堤似的:“大王哟,您抽空瞅瞅这花花世界,要论强国,哪个能比得过咱大齐国啊!您瞅瞅,齐国的大臣、父兄们,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富得能流油,尊贵得冒金光,老百姓过得也挺有滋味。可那些给您出主意的人呢,眼睛里就盯着脚跟前那点蝇头小利,国家的百年大计、百姓的长久福祉,他们压根就没放心上。就说那帮鼓吹合纵的家伙吧,屁颠屁颠跑到您这儿来,满嘴跑火车,肯定拍着胸脯跟您保证,齐国北面有强大得能吓死人的赵国,南面还有魏国(就是他们挂在嘴边的梁国)和韩国,这不妥妥的天然大屏障嘛。再加上咱齐国靠着大海,地广人又多,兵强马壮,勇士一抓一大把,就算来一百个秦国,那也只能干瞪眼,拿咱没辙。大王啊,您可别被他们的迷魂汤灌晕乎了,也得琢磨琢磨实际情况不是。您知道不,齐国和鲁国掐架,前后打了三次,嘿,鲁国回回都赢,结果呢,鲁国都快玩儿完啦!空顶着个战胜的虚名,实际上小命都快保不住咯。为啥呀?没啥神秘的,齐国大,鲁国小呗!现在齐国跟秦国比,就跟当年鲁国跟齐国比没啥两样。秦国和赵国在黄河边上较上劲了,赵国前两次倒是打赢了秦国,可到了番吾那场大战,赵国损兵折将,几十万的热血男儿就这么没了,首都邯郸都差点改姓秦了,也就落个‘我赢过’的名声,实际上国家都被揍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为啥呢?还不是秦国强得离谱,赵国相对弱嘛!形势严峻到这份上了,大王您要是还不跟秦国套近乎,秦国大手一挥,驱使韩国、魏国来猛揍齐国南部,直接杀到博关,到时候您这临淄城可就改姓秦咯!(专门冲着合纵那帮人的论调开火,把秦国能攻打齐国的缘由说得明明白白)一旦国家沦陷,那时候您就算想跪地求饶,求秦国高抬贵手,也来不及咯。所以啊,大王您可得把眼睛擦擦亮,心里好好权衡权衡!” 齐湣王一听,心里 “咯噔” 一下,寻思着自己这孤立无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得,就依张仪所言吧。
(5)说服赵国:“远交近战” 的连横话术
张仪那可是个急性子,脚不沾地,又一路向西飞奔而去,目标 —— 说服赵王。他满脸堆着笑,跟朵盛开的喇叭花似的,张嘴就来:“咱秦王啊,心心念念特意派我来给大王您送份‘大礼包’,表表心意。听说大王您之前听信了苏秦那家伙的计谋,雄赳赳气昂昂牵头搞了个合纵联盟,领着天下诸侯跟秦国较上劲了。好家伙,这可把秦国吓得够呛,秦兵整整十五年都窝在函谷关里头,半步都不敢迈出来。大王您这威名在崤山以东那是响当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咱秦国从上到下都吓得瑟瑟发抖,又是吭哧吭哧修缮铠甲,又是玩命磨砺兵器,整顿车马忙得晕头转向,苦练骑射累得腰酸背痛,还起早贪黑拼命种地囤粮,守着四边的国境线,大气都不敢出,这可都是托大王您的福啊。可如今呢,就凭大王您这通天的本事,挥挥手就拿下了巴蜀,谈笑间吞并了汉中,把东周、西周围得像铁桶似的,还麻溜地搬走了九鼎,守着白马津,秦国虽说离得远,可心里头对赵国的那股子怨气,日积月累,都快爆棚咯。这会儿秦国调集了大批精兵强将,密密麻麻驻扎在渑池,都磨刀霍霍打算渡过黄河,跨过漳水,一举占领番吾,直逼邯郸城下,还扯着嗓子扬言要在甲子日跟赵国来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决战,掰扯掰扯谁对谁错,秦王还特意差遣我来给大王您身边的人通个气,这差不多就是给赵国下最后通牒了,那语气硬得能砸出坑来,毕竟秦兵都已经开到渑池,大军压境,那场面,啧啧啧。(把紧张得让人窒息的局势渲染得那叫一个到位)大王您还傻愣愣地信那合纵的鬼话,不就因为信苏秦嘛,可苏秦那家伙,就是个江湖大骗子,把诸侯们骗得晕头转向,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这天底下哪能长期抱团跟秦国对着干呢?(把合纵抗秦不靠谱这点剖析得入木三分)道理浅显易懂,就跟秃子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嘛。您再瞅瞅现在,楚国都跟秦国拜把子成兄弟之国了,韩国、魏国又乖乖当了秦国东边的藩属小弟,齐国还上赶着献上产渔盐的风水宝地,这相当于啥?相当于 “咔嚓” 一声,把赵国的右臂给卸了咯!(借楚、韩、魏、齐的势力把赵国压得死死的)右臂都没了,您还想跟人掰手腕,孤立无援地,想要不危险,那不是痴人说梦嘛?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跟抄近道似的取道午道,通知齐国,让齐国军队渡过清河,浩浩荡荡驻扎在邯郸东边;一路风驰电掣开往成皋,让韩国军队在黄河以南严阵以待;还有一路稳稳当当驻扎在渑池,四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到时候肯定把赵国领土大卸四块。(把威胁的狠话撂这儿,分量十足)这计划都板上钉钉了,我也不敢瞒着大王您,所以事先来跟您透个底,您身边的人也都心里有数。不过我替大王您着想,您不如跟秦王在渑池来一场‘友好会晤’,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把事儿唠透:先让秦国按兵不动,大王您自己找个安静地儿,好好琢磨琢磨吧!” 赵王听完,心里那叫一个愁啊,跟乱麻似的,绞成一团,没办法,也只好咬咬牙,接受张仪的计策了。
(6) 说服燕国“兄弟分金” 的连横话术
话说张仪这人,那股子折腾劲儿就没停过,前脚刚在别处忙完,后脚又风风火火地北上,要去给燕昭王 “洗脑” 了。见到燕昭王,张仪就开始滔滔不绝:“大王啊,您瞅瞅,这周边国家,您觉得能亲近的,是不是就数赵国啦?可您再好好想想,那赵王,简直就是个暴脾气的‘孤狼’,凶狠残暴又六亲不认,这您心里门儿清啊,难道还真觉得他能跟您亲近?之前赵兵打过来的时候,那阵仗可吓人了,把您的燕都围得水泄不通,还把您给劫持了,您被逼得没办法,割了十座城才把这事儿平息下去,这仇可不算小啊!您瞧现在,赵王跑去渑池溜达了一圈,回来就被秦国‘拿捏’得死死的,正打算把河间那片地献出去讨好秦国呢。这要是秦国得了好处,转手就发兵云中、九原,再指使赵国来攻打您,您这易水长城可就悬喽,到时候还能是您的地盘吗?再说了,如今这赵国在秦国面前,就跟个乖乖听话的小弟似的,大气都不敢出,哪还敢随便起兵挑事儿啊。大王,您要是这会儿抱紧秦国的‘大腿’,秦王一准儿乐开花,赵国见了,保准也不敢乱动。这么一来,您燕国西边就有了秦国这么个超给力的外援撑腰,南边呢,也不用担心齐国、赵国来找茬儿。这利弊得失,您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嘿,您还别说,燕昭王听完张仪这一通忽悠,还真就动摇了,乖乖地向西面的秦国示好,一口气献上了恒山之尾的五座城。就这么着,六国好不容易搞起来的合纵联盟,彻底被张仪搅得七零八落,散伙大吉。
苏秦和张仪啊,那可都是玩心理战术的 “大拿”。苏秦呢,就喜欢拿着好处到处诱惑人,跟个拿着糖果哄小孩的精明商人似的;张仪倒好,一开口就是各种吓唬,跟讲鬼故事似的,把人吓得一愣一愣的。苏秦天天把秦国的祸患说得有天大,让大伙都紧张兮兮的;张仪呢,则一个劲儿地给秦国吹嘘,把秦国的威风抖得十足。两人这明争暗斗的,手段虽然不一样,可拿捏各国君主的本事,那都堪称一绝,不相上下。您想啊,这六国之间本来就矛盾一箩筐,搞个合纵联盟,就跟让一群爱吵架的孩子手拉手玩游戏似的,太难了。张仪瞅准了这机会,顺着他们的矛盾缝隙,几下就把合纵给拆得稀碎,搞起了连横。结果呢,六国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被秦国一口给吞了。要论功劳大小,张仪比起苏秦,那可差得远了去了。
就像张仪自己说的:“亲兄弟,同一个爹妈生的,还会为了点钱财争得脸红脖子粗呢,更何况这六国之间,矛盾多得像乱麻一样。苏秦靠着那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好不容易把六国攒到一块儿,弄了个反秦统一战线,他确实有点能耐。但当时六国被秦国逼得啊,天天提心吊胆,都快喘不过气了,也确实需要抱团取暖。而且那时候也没几个能跑腿拉关系的能人,更没有大国站出来带头,苏秦就机灵得很,趁机钻了空子。他把赵国那点私心和自大的毛病摸得透透的,顺着这劲儿,成就了自己的投机大业。可自从齐国那家伙不讲武德,违背约定攻打燕国之后,这合纵联盟就跟个纸糊的房子似的,摇摇欲坠,撑不下去喽。张仪这时候登场了,他和苏秦私底下好像还有点小默契,互相借着对方的势,不过这心思嘛,都不太纯粹。这下可好,各国都开始各打各的小算盘,你踩我一脚,我绊你一下,互相掐得不亦乐乎。秦国呢,就跟个捡漏的渔夫似的,趁机捞了个大便宜,张仪也顺势各个击破。张仪和苏秦说的话,那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不过仔细琢磨琢磨,他们的主张也都有各自的门道,说话的顺序、重点,那都是有讲究的。秦国和魏国挨着,近得就跟邻居似的,要吓唬魏国太容易了,所以张仪先跑去忽悠魏国。要是动动嘴皮子不管用,那就直接亮肌肉,出兵吓唬,魏国立马就怂了,乖乖听话。魏国一屈服,三晋这边的局势就变了,后面再慢慢搞定其他国家,就跟排队打饭似的,一个个来就行。这时候啊,张仪心里惦记的重点,就转到南方的楚国了。为啥呢?这楚国在中原那可是有头有脸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轰动,而且实力又强,是个‘硬茬子’。张仪为了秦国的利益,就想出一招,先想法子让楚国和齐国闹掰,把楚国孤立起来,让它没了帮手。然后再把连横这一套大道理搬出来,跟楚国一通唠。楚国要是信了,后面再去忽悠韩国、齐国、赵国,就跟顺坡下驴一样简单。最后才轮到燕国,为啥从燕国入手呢?因为燕国这地儿偏啊,跟中原消息不太灵通,就跟个在深山里住久了的人似的,好忽悠。给点甜头,说点好话,就能牵着燕国的鼻子走,让它跟着秦国混。这连横的故事啊,最后在燕国这儿收尾也挺合适,为啥呢?因为燕国的地盘跟中原不一样,周围环境所迫,它也没法自己个儿孤立着,只能跟着大部队走。
总的来说啊,张仪那张嘴,那口才犀利得,比苏秦还厉害几分。为啥呢?没别的,他背景单纯,立场坚定,不像苏秦,夹在各国中间,面临的局面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根本没法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