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优读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哪里可以免费找到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

一本引人入胜的种田小说,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鹤言笙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102635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主要讲述了:青禾学院的第二堂课刚散,老李头就把旱烟袋往桌角一磕,烟锅里的火星子溅在刚分发的农技手册上。“砚禾丫头,你说要在稻田里种油菜?” 他眉头拧成个疙瘩,指节叩着手册上的作物轮作示意图,“这不是瞎折腾吗?油菜…

哪里可以免费找到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精彩章节试读

青禾学院的第二堂课刚散,老李头就把旱烟袋往桌角一磕,烟锅里的火星子溅在刚分发的农技手册上。“砚禾丫头,你说要在稻田里种油菜?” 他眉头拧成个疙瘩,指节叩着手册上的作物轮作示意图,“这不是瞎折腾吗?油菜籽能卖几个钱?耽误了春耕种稻子,你赔得起?”

屋里的村民还没走近,闻言都围了过来。二柱子蹲在门槛上,手里的铅笔在笔记本上转着圈:“我也觉得不妥。去年冬天我试着种过半亩油菜,收的籽榨了油,还不够种子钱。” 他裤脚沾着的泥块掉到地上,摔成几瓣。

姜砚禾正收拾黑板上的粉笔灰,闻言转过身,手里还捏着半截粉笔。“李爷爷,二柱子哥,咱种油菜不是为了收籽。” 她在黑板上画了片金灿灿的花田,旁边用箭头连着稻田,“油菜的根能固氮,给土地增肥;花开时能吸引蜜蜂,帮稻花授粉;花落了秸秆还田,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这叫绿肥轮作,比撒化肥强多了。”

张寡妇抱着刚缝好的坐垫走进来,听见这话停住脚:“还能当景致?我上次在城里亲戚家的挂历上见过,一大片黄灿灿的花,好看得很。” 她把坐垫往木凳上放,布面上的蓝底白花被阳光照着,像浮在水面的莲。

“婶子说到点子上了。” 姜砚禾眼睛亮起来,“等开春油菜花开,咱这千亩花田能引游客来拍照,带动民宿和餐饮。张教授说,现在城里兴‘赏花经济’,一棵油菜花能挣三棵稻子的钱。”

“吹吧你。” 有人在后排嘀咕,“花又不能当饭吃。”

老李头站起身,拐杖往地上一顿:“我种了一辈子地,只知道春种秋收是正经。花花草草能顶粮食?我看你是被那些城里游客带偏了!” 他往门口走,棉鞋踩在散落的粉笔头上,发出细碎的咯吱声。

姜砚禾追出去时,老人正站在仓库外的晒谷场,望着远处翻耕过的稻田出神。冬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根枯瘦的稻茬。“李爷爷,您还记得我奶奶不?” 她轻声说,“她总在稻田边种几棵向日葵,说看着心里亮堂。”

老李头的肩膀颤了颤。“你奶奶那是闲的。” 他嘴硬道,却没再迈步。

“土地也需要闲下来喘口气。” 姜砚禾蹲在他身边,捡起块土坷垃捏碎,“您看这土,板结得像块石头。种一季油菜,就像给土地松松筋骨。明年稻子准能多打两成。” 她手掌里的碎土顺着指缝漏下去,混着几粒去年的稻壳。

哑巴叔不知啥时候站在田埂上,举着相机对着翻耕过的土地拍照。镜头里,新翻的泥土呈深褐色,像块刚出炉的麦饼,边缘还留着犁铧划过的纹路。他看见姜砚禾,朝她举了举相机,又指了指远处的山坳 —— 那里往年总荒着,如今正适合试种油菜。

接下来的几天,姜砚禾带着几个年轻人往山坳里运油菜籽。种子是张教授从农科院带来的,颗粒饱满,黑得发亮。二柱子推着独轮车跟在后面,车斗里的种子袋晃悠着,发出沙沙的响。“我还是觉得悬。” 他脚下的石子滚进路边的排水沟,溅起点泥水。

“试种半亩总行吧?” 姜砚禾回头笑,“要是赔了,我用合作社的分红补。” 她额头上的汗珠子滚到下巴,滴在胸前的蓝布衫上,洇出个深色的圆点。

山坳里的土地刚用旋耕机翻过,土坷垃被晒得酥松。姜砚禾抓起把种子往土里撒,动作像撒稻种一样熟练。金色的种子落在褐色的土地上,像撒了把碎星。“撒匀点,别扎堆。” 她教跟来的孩子们,“就像给土地撒糖,每颗土坷垃都得尝到甜头。”

孩子们的小手往土里埋种子,袖口沾得全是泥,却笑得咯咯响。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喊:“姜老师,蚯蚓!” 大家围过去看,条暗红的蚯蚓正在土里钻,搅得周围的碎土簌簌往下掉。

“这就是好兆头。” 姜砚禾说,“有蚯蚓的地才是活地。”

老李头拄着拐杖来查看时,姜砚禾正领着孩子们用竹耙盖土。夕阳把他们的影子叠在田埂上,像幅歪歪扭扭的画。“真要种?” 老人问,语气软了些。

“您看这土。” 姜砚禾抓起把土递过去,“比旁边没翻耕的暄乎多了。” 她手掌里的土散发出潮湿的腥气,混着阳光晒过的暖香。

老人没接,却蹲下身,用拐杖扒开土层。几粒黑亮的油菜籽躺在土里,像睡着了的小虫。“要是开春不出苗……”

“我就把这半亩地改成鱼塘。” 姜砚禾接话,“养您爱吃的鲫鱼。”

老李头被逗笑了,皱纹里盛着夕阳,像注满了金酒。“你呀,跟你奶奶一个倔脾气。” 他站起身往回走,走到路口又回头,“需要犁地吭声,我那老黄牛还能动弹。”

哑巴叔举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镜头里,姜砚禾正和孩子们击掌,金色的种子从指缝漏下去,落在翻耕过的土地上,仿佛已经开出了花。

夜里起了场霜,仓库屋檐下结着冰棱,像串透明的稻穗。姜砚禾批改学员们的作业时,发现老李头的本子上多了几行字,是用铅笔描的:“油菜,喜凉,耐旱,忌渍水……” 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

窗外的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响。姜砚禾往炉子里添了块柴,火光映着黑板上那片未完成的花田,突然觉得,那些埋在土里的种子,不光在等着春天,也在等着这些慢慢敞开心扉的人。

张寡妇端来碗热腾腾的红薯粥,瓷碗边结着层薄霜。“我把你说的油菜花田讲给城里游客听,他们说开春要来写生呢。” 她往粥里撒了把糖,“这叫啥?无心插柳柳成荫?”

姜砚禾舀了勺粥,热乎气糊在脸上,带着红薯的甜香。“叫土地不负有心人。” 她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仿佛已经看见千亩花田在春风里摇晃,金色的花浪推着稻浪,一直涌到天边。

屋檐下的冰棱在晨光里慢慢融化,水珠滴在地上,像在为来年的花开计数。

小说《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