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都市种田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悦己越己”的这本《大国重工:从矢量喷管开始》?本书以林凯李月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大国重工:从矢量喷管开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夕阳的余晖将仓库的铁锈染成一种温暖的金色,却无法驱散空气中的萧瑟。
一行人回到这个他们出发的地方,巨大的反差感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礼堂里的掌声和荣耀仿佛是上个世纪的旧梦,眼前这间堆满破烂的仓库,才是冰冷的现实。
“三个月。”
李月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她用指关节敲了敲身边一台满是油污的旧车床,发出沉闷的声响。
“林凯,首席设计师。你的倒计时,从会议结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她不再是监工,而是副组长。这个新身份让她的话语,带上了不容置喙的执行力。
刘波刚刚挺起的胸膛,又悄悄塌了下去。
是啊,三个月,造出全尺寸工程样机,还要地面测试。这听起来就像一个天方夜谭。
张爱国走到墙角,踢了踢那个早就报废的电炉,自嘲地笑了笑。
“首席设计师,要实现你的‘气膜冷却’,首先得有那层‘金属陶瓷基’的调节片。要造那个,我需要一台真空感应熔炼炉,起码能到两千五百度。”
他顿了顿,掰着手指。
“还需要高纯度的氧化锆粉末,纳米级的。还有钇、铪、铼……这些稀土金属,有些是按克计算的战略物资,申请报告打上去,没有半年批不下来。”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砖,砸在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上。
“还有仿真计算,”刘波小声补充,“2号验证模型只是一个缩比件,全尺寸样机的热流场和应力分布计算,用这里的电脑跑,恐怕……我们造出来它还没算完。”
现实的困境,一瞬间将所有人从云端拽回了泥潭。
秦振国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林凯,想看他如何应对胜利后的第一个难题。
李月抱起双臂,她已经进入了副组长的角色。
“我来起草一份最高优先级的资源申请报告,详细列出设备、材料和人员清单,附上赵首长的会议精神和秦总工的授权书,今晚就提交上去。走流程,是最稳妥的办法。”
她的方案无懈可击,符合一切规章制度。
“不行。”
林凯直接否决。
李月眉头一蹙:“为什么?这是最快、最合规的途径!”
“最快的‘合规’,也是最慢的‘捷径’。”林凯走到仓库中央,环视着这群刚刚被任命的“专项攻关组”核心成员。
“一份报告交上去,先到研究所办公室,办公室分发给设备科、材料科、后勤处。每个部门都要开会研究,评估我们申请的合理性,再看看有没有闲置资源。王建国倒了,但他提拔起来的那些科长、处长还在。”
林凯的语气很平淡,却让在场的老油条张爱国和秦振国心头一凛。
“他们不会公然反对,但他们会拖。”
“你的设备申请?对不起,全所的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等三个月后的排期吧。”
“你要的材料?对不起,战略物资需要上报到集团,等审批流程吧。”
“每个人都‘高度重视’,每个人都‘全力配合’,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月后,我们连炉子都点不着。”
李月咬着嘴唇,她知道林凯说的是事实。这是她最厌恶,却又无力改变的规则。
“那你说怎么办?”她质问道,“难道我们自己造一台熔炼炉?”
“我们不造,也不等。”林凯的脸上,又露出了那种让李月觉得可恨又无法反驳的微笑。
他转向了角落里那个最不起眼的人。
“孙大爷。”
一直默默擦拭着2号模型的孙大爷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波澜。
“您在这仓库待了二十多年了吧?”
孙大爷点了点头。
“我们隔壁,那间用红砖墙封死的大门,是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面斑驳的红砖墙上。墙上还用白石灰刷着几十年前的标语: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孙大爷的动作停住了。
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
“七号车间。二十年前就封了。”
秦振国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想起了什么。
“当年‘涡喷-9’项目出重大事故的地方?”
“对。”孙大爷惜字如金。
李月和刘波这样的年轻人,对这些陈年旧事一无所知,脸上写满了困惑。
张爱国却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喃喃自语:“‘鬼火’事件……原来就是那里。”
林凯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继续看着孙大爷。
“封存的时候,里面的东西,没搬出来吧?”
孙大爷深深地看了林凯一眼,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
“没搬。设备太重,又是事故现场,不吉利。用砖墙一封,大家都当它不存在了。”
林凯笑了。
他转向目瞪口呆的众人。
“张工,你想要的真空感应熔炼炉,德国货,二十年前全世界最顶级的型号,就在那堵墙后面。”
“刘波,你的仿真计算机,当年为了算‘涡喷-9’数据买的,虽然比不上最新的,但比我们这几台破烂要强一百倍,也在墙后面。”
“还有,”他看向李月,“一台瑞士进口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当年为了加工‘涡喷-9’的叶片买的,精度直到今天也是顶尖水准。同样,在墙后面。”
整个仓库死一般寂静。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林凯。
这些都是研究所的绝密档案,是一个失败项目的尘封历史,他是怎么知道的?
“你看的……是事故调查报告和资产封存清单?”秦振国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实习生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到那些所有人都懒得翻的故纸堆。”林凯轻描淡写地回答。
李月感到一阵寒意。
这个男人,从一开始就算计好了一切。他选择这个废弃仓库,或许根本不是因为被王建国打压,而是因为他早就盯上了隔壁的“宝藏”!
“你想干什么?”李月的声音有些干涩,“那是封存的事故现场!没有总部的命令,谁敢动?”
“赵首长给了我们命令。”林凯从口袋里拿出那份秦总工签过字的“特别授权书”。
他展开,指着其中一行字,念了出来。
“专项组有权‘为达成技术目标,临时征用、改造、利用研究所内一切可用资源’。”
他加重了“一切”这两个字。
“这份文件,就是我们的撬棍。秦总工,您说呢?”他把问题抛给了最高领导。
秦振国看着林凯,足足十几秒。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颠覆性的技术构想,还有着把规则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胆魄和手腕。
他是在赌,赌自己会认同这种“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疯狂行为。
秦振国缓缓吐出一口气。
“我只问一个问题,”他盯着林凯,“你有把握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把那些设备重新启用?”
“我没有。”林凯摇头。
李月刚想说“这太疯狂了”,林凯却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角落。
“但我相信孙大爷有。”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沉默的老人身上。
孙大爷放下手中的抹布,拍了拍手上的灰。
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那面红砖墙前,伸出粗糙的手,在墙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倾听什么。
“当年封墙的泥瓦匠,是我小舅子。”
他转过身,看着众人。
“他说,吴总工(吴大观)吩咐过,也许有一天,这些宝贝疙瘩还能再见天日,所以,给他留个门。”
说着,他走到墙角一个不起眼的消防栓箱前,打开柜门,从里面摸索了一阵。
当他再把手伸出来时,手上多了一块颜色和周围一般无二的红砖。
他将红砖抠了出来。
里面,是一个黑洞洞的钥匙孔。
孙大爷从自己那串叮当作响的钥匙里,找出了一把最不起眼的,插了进去。
咔嚓。
一声轻响,仿佛是历史的封印被解开。
孙大爷没再说话,只是把那扇谁也没发现的“门”推开了一条缝。
一股尘封了二十年的、混杂着机油和金属气息的空气,涌了出来。
林凯对着目瞪口呆的团队,摊开手。
“各位,欢迎来到我们‘专项攻关组’的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