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重生年代小说,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由才华横溢的作者“盈盈一水间”创作,以陈昂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重生年代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7章
陈建国和张桂兰也闻声赶来,看到眼前这堆缺胳膊少腿的废铁,两人的脸都白了。
这……这得花了多少钱啊!那可都是儿子的血汗钱,就换来这么一堆没人要的垃圾?
张桂兰的心疼得直抽抽,嘴唇哆嗦着,想骂,却又不敢。
人群中,唯有陈昂,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不,他的眼睛里,正燃烧着一团外人无法理解的、炽热的火焰。
在那群村民眼中,这是一堆废铁。但在他眼里,这是一座等待他点石成金的宝山。
“小同志……这就是……你说的机器?”李卫民从驾驶室里跳下来,看着眼前这堆狰狞的钢铁垃圾,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他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还是觉得荒唐得厉害。
陈昂没有回答,他直接脱掉鞋子,赤着脚,像一头灵活的猎豹,几步就攀上了那座废铁山。
冰冷的、带着粗糙锈迹的金属触感从脚底传来,却让他感觉无比踏实。
他在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动作专注而精准。李卫民跟在下面,看着他在那堆能把人腿划破的废铁上如履平地,心里那股荒谬感越发浓重。
他指着一台半埋在下面、锈得几乎快要散架的旧车床,忍不住问道:“小同志,就说这个吧,锈得跟从土里刨出来的一样,你那‘亲戚’……到底要它来干什么?”
陈昂停下脚步,低头看了一眼,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的天气:“沈阳第一机床厂,1961年产的C6201型。主轴箱里的齿轮设计有缺陷,高转速下连续工作,润滑油跟不上,容易烧死。当年为了赶超,用料是下了血本的,底座这块铸铁,加了铬和钼,虽然铸造工艺粗糙,气孔多,但回炉提纯一下,比现在市面上任何机床的钢材都好。”
李卫民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呆呆地看着陈昂,大脑一片空白。
型号、年份、设计缺陷、用料成分……这些话从一个十六岁的农村少年嘴里随口说出,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认知上。
他去过县机械厂,跟里面的老师傅喝过酒,那些干了一辈子机修的老师傅,也未必能把一台报废了几十年的机器,说得如此透彻!
这根本不是一个少年该有的知识!
“我……我老师说,”陈昂仿佛察觉到了他的失态,恰到好处地补充了一句,将一切都推给了那个虚构的存在,“他说,这些老伙计身上,有时间的味道。现在的机器,太浮躁了。”
时间的味道……
李卫民反复咀嚼着这五个字,只觉得高深莫测,一股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情绪,从心底升腾而起。
陈昂不再理会他,继续在废铁山上“淘宝”。
他的动作越来越快,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很快,他从一堆烂铁皮下,拖出了一台布满油污的柴油发动机,机身上的红漆斑驳脱落,隐约能看到“铁牛50”的字样。
紧接着,他又从另一堆零件里,精准地翻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齿轮,和一个锈迹斑斑的离合器压盘。
这些东西,在李卫民看来,彼此之间毫无关联,是三台不同机器上拆下来的垃圾。
陈昂却将它们摆在一起,然后跳下废铁山,随手捡起一块断裂的红砖,就在砖窑满是尘土的地面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没有图纸,没有圆规。他就那么蹲在地上,用砖头划出几道看似随意的线条。
可就是这几道线条,却勾勒出了一个李卫民从未见过的、结构异常精密的传动装置轮廓。
他能看懂齿轮,能看懂轴承,但当这些东西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他只觉得自己的大脑像那台旧车床一样,快要烧了。
那张草图,比他见过的县机械厂工程师画的蓝图,还要精密,还要……灵动!
仿佛那不是一堆冰冷的零件,而是一个即将被赋予生命的活物。
“李主任,你看好了。”陈昂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红砖灰,指着地上的草图和那几样零件,“这些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另一番模样。”
他顿了顿,用一种悠远而深邃的语气,再次祭出了“老师”的语录:“我老师说,这个世界上的好东西,都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在无数前人的尸骨上,重新‘悟’出来的。他管这叫……拾荒的艺术。”
拾荒的艺术!
李卫民看着陈昂那双自信到近乎狂妄的眼睛,再看看地上那张鬼画符般的草图和那堆废铁,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疯狂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
难道……他真的能点石成金?
“我需要一些东西。”陈昂的声音将他从震撼中拉回现实,“耐火砖、焦炭、上好的黄泥。另外,我还需要两个绝对信得过、手脚麻利、而且嘴巴严实的工人。钱,不是问题。”
“好!好!”李卫民像是被注入了强心针,连连点头,把这些要求死死记在心里,“我马上去办!马上就去!”
看着李卫民几乎是跑着离开的背影,陈昂脸上的表情终于松弛下来。
他转身,走到砖窑那扇沉重的、由厚木板拼成的巨大窑门前,用尽全身力气,伴随着“嘎吱——”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将大门缓缓关上。
光明,被隔绝在外。
砖窑内,瞬间陷入一片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屋顶的破洞中射下,在空气中形成几道光柱,无数尘埃在光柱中飞舞。
陈昂走到那堆废铁旁,缓缓伸出手。
下一秒,那颗仿佛由无数星辰碎片凝聚而成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银色金属块——那颗来自公元2222年的“微型冷核聚变引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掌心。
真正的魔法,现在才要开始。
砖窑,成了陈昂的独立王国。
沉重的木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也隔绝了父母担忧的目光和村民们的闲言碎语。
吃,是张桂兰送到门口的窝头咸菜;睡,是铺在干草上的一张破草席。
他以“老师傅需要绝对的安静来寻找灵感”为由,将自己彻底封锁在这片昏暗的天地里。
白天,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冰雹,砸在砖窑里。
夜晚,焦炭在临时搭建的土炉里烧得通红,映着少年被汗水和油污浸透的脸,那双眼睛,亮得像两颗寒星。
他没有直接动用那颗“微型冷核聚变引擎”。
那是神迹,一旦暴露,会招来毁灭。
他所做的,是将其内部精妙到令人发指的能量转换结构,进行无数次的拆解、简化、降维。
他像一个最吝啬的扒手,从未来科技的华美袍子上,小心翼翼地偷下几根金线,然后用这个时代最粗糙的麻布,企图缝制出一件全新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