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优读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老巷故事征集”的消息贴出来那天,37号的门槛差点被踏破。

林晚特意在展厅的角落设了个小小的书桌,摆上笔墨纸砚,还有苏漾画的卡通征集海报——上面画着个举着话筒的小人,旁边写着“说说你的老巷记忆吧”。张奶奶自告奋勇当起了“管理员”,每天搬个小马扎坐在桌旁,给来讲故事的人倒茶递水。

第一个来的是老木匠。他戴着老花镜,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颤,在纸上写下“民国三十五年,给37号修窗棂,遇见穿旗袍的周小姐,她夸我刨子用得好”。写完后,他把纸叠成小方块,小心翼翼地放进征集箱,脸有点红:“年轻时的事,不值一提。”

苏漾坐在旁边画画,把他脸红的样子偷偷画进速写本,画旁写着“老木匠的初恋”。林晚站在展柜前整理日记,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忍不住回头看,正好对上苏漾促狭的目光,两人都笑了。

没过几天,征集箱就满了。有上学的孩子写“巷口的槐树会结果,甜甜的,就是核有点大”;有开店的老板写“1998年洪水,街坊们一起在37号门口堆沙袋,谁都没先跑”;还有旅居外地的人托人捎来信,写“梦里总听见卖豆腐脑的吆喝声,一睁眼,还是想家”。

林晚把这些故事整理成册子,苏漾负责插画。晚上的画室总是亮着灯,两人趴在桌上,一个写字,一个画画,炭火炉烧得很旺,映得满室暖黄。

“你看这个。”林晚指着一篇投稿,是个老太太写的,“说她当年和丈夫吵架,跑回娘家,就在37号的台阶上坐了一夜,是周小姐给她端了碗热粥,说‘夫妻哪有隔夜仇’。”

苏漾放下画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粥碗,上面冒着热气:“周小姐好像总在给人送温暖,日记里写她帮邻居照看孩子,给乞丐分馒头,难怪大家都念着她的好。”

“就像你一样。”林晚脱口而出,说完又觉得有点唐突,赶紧低下头翻稿子,“我是说……你也总在帮别人。”

苏漾的脸颊有点红,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个脸红的小人:“我可没她那么好,我有时候会跟人吵架,还会偷偷抱怨画卖不出去。”

“那才真实啊。”林晚抬头看她,灯光落在她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完美的人太远,像星星;真实的人才亲近,像身边的朋友。”

“那我是你……很亲近的朋友吗?”苏漾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突然觉得喉咙有点干。“是。”她用力点头,“是很重要的朋友。”

苏漾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拿起画笔继续画,只是笔尖在纸上顿了好几下,才落下第一笔。

征集册快整理完时,林晚收到了母亲的电话。“项目什么时候结束?”母亲的声音隔着听筒传来,带着点疏离的客气,“你爸的忌日快到了,要不要回来看看?”

林晚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我就在南城。”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回去了?怎么不告诉我?”

“忘了。”林晚的声音有点冷,“忌日那天我会去墓园,不用你陪。”

挂了电话,她站在窗边,看着外面黑漆漆的老巷,心里像堵了块石头。这些年她和母亲很少联系,父亲去世后,母亲很快再婚,搬去了外地,两人像是被岁月剪断了线的风筝,各自飘着,再也没靠近过。

“怎么了?”苏漾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牛奶,“脸色不太好。”

林晚接过牛奶,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稍微驱散了些寒意。“我妈打电话来,说我爸的忌日快到了。”

“想去看看他吗?”苏漾轻声问,“我可以陪你去。”

林晚愣了一下:“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朋友的家长……”

“不奇怪啊。”苏漾看着她,眼神很认真,“你重要的人,我也想认识一下,哪怕是在墓园里。”

林晚的眼眶突然有点湿。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孤独的,像老巷里的孤灯,亮着,却照不暖自己。可苏漾的话像一束光,猝不及防地照进心里,把那些尘封的委屈和孤独,都照得透亮。

“好。”她吸了吸鼻子,声音有点沙哑,“那天麻烦你了。”

“说什么麻烦。”苏漾拍了拍她的肩膀,“对了,我给周小姐画了张像,想放在征集册的最后一页,你看看好不好。”

画纸上的周小姐穿着月白色旗袍,站在37号的院子里,手里捧着束玉兰花,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上,温柔得像幅梦。“画得真好。”林晚轻声说,“像真的见过她一样。”

“是从日记里读出来的。”苏漾笑着说,“她的字里总带着光,像揣了个小太阳。”

林晚看着画,突然觉得,或许父亲和周小姐当年,也是这样的吧。一个是木讷的木匠,一个是温柔的电报员,在老巷的烟火气里,分享着彼此的温暖,像她和苏漾现在这样。

炭火炉里的火星噼啪跳了几下,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轻轻依偎着。林晚拿起笔,在征集册的最后写下:“老巷的故事不会结束,就像那些温暖的人,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留在我们身边。”

写完后,她抬头看向苏漾,正好对上她的目光。灯光下,苏漾的眼里像落了星星,亮得让人移不开眼。林晚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因为有了这些故事,有了身边的人,变得格外值得珍惜。

而那些没说出口的心意,就像征集册里的秘密,藏在字里行间,等着被时光慢慢读懂。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