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优读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周晓琳拖着行李箱冲出高铁车厢,杭州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熟悉的桂花香。她几乎是跑着穿过人群,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腔。出站口处,齐伟的身影一眼就能认出来——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手里举着一块手绘的牌子,上面写着”欢迎周编辑回家”。

“齐伟!”周晓琳的声音淹没在车站广播和人潮中。

但他似乎心有灵犀,突然转头看向她的方向。四目相对的瞬间,齐伟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上扬成一个灿烂的笑容。周晓琳松开行李箱,飞奔过去,一头扎进他张开的怀抱。

“你瘦了。”齐伟紧紧抱住她,声音有些发颤。

周晓琳把脸埋在他胸前,深深吸气,熟悉的松木香让她鼻子发酸。两周的分离,在北京的孤独与挣扎,此刻都融化在这个拥抱里。

“想你了。”她闷声说,声音被他的衬衫 muffled。

齐伟轻笑,胸腔的震动传递到她脸颊,”我也想你。”他松开一点,捧起她的脸仔细端详,”黑眼圈这么重,北京很辛苦?”

周晓琳想否认,但在他关切的目光下,所有伪装都土崩瓦解。她轻轻点头,”比想象中难。”

齐伟的表情柔软下来,吻了吻她的额头,”回家再说。”

他一手拖起她的行李箱,一手紧紧握住她的手,十指相扣,仿佛怕她再次消失在人海中。杭州的夜风温柔地拂过脸庞,周晓琳突然意识到,这才是”回家”的感觉——不是回到一个地方,而是回到一个人身边。

“摄影展怎么样?”坐上出租车后,她问道。

“超出预期!”齐伟的眼睛闪闪发光,”三天来了两千多人,媒体采访排不过来…”他突然停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抱歉,我太兴奋了。”

“不,我想听。”周晓琳靠在他肩上,”所有细节。”

齐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展览的盛况——观众的反应,媒体的评价,甚至有几家画廊提出合作意向。他的声音充满活力,手势生动,偶尔因为兴奋而提高音量,引得司机从后视镜看了他们几眼。

周晓琳静静听着,胸口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她为齐伟的成功由衷高兴,但对比自己在北京的挣扎,又不禁感到一丝落寞。

“对了,”齐伟突然想起什么,”明天展览最后一天,我留了几张照片等你来看。尤其是新加的’北京’系列,有你发我的那些胡同照片…”

周晓琳一怔,”我拍的那些?你也展出了?”

“当然!”齐伟捏了捏她的手,”你捕捉的角度很特别,有好几个观众问起摄影师呢。”

这个意外的认可让周晓琳心头一暖。在北京孤独的夜里,她确实拍了不少胡同和老居民的照片发给齐伟,没想到他会如此重视。

出租车停在周家楼下。周晓琳刚要下车,齐伟拉住她,”先别告诉家人我们到了。我想带你去看个地方。”

十分钟后,他们站在一栋老式公寓的三楼门前。齐伟掏出钥匙,神秘地眨眨眼,”闭上眼睛。”

周晓琳顺从地闭上眼,听到门开的吱呀声,然后被齐伟轻轻牵着手走进去。一股淡淡的油漆味和木质香气混合在一起。

“可以看了。”

睁开眼,周晓琳倒吸一口气——这是一个宽敞的loft空间,裸露的红砖墙,高大的落地窗,木地板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角落里摆着几张熟悉的家具,包括齐伟那个标志性的原木书桌。

“这是…”

“我的新工作室,也是…家。”齐伟的声音有些紧张,”上周刚租下来。我想着,以后结婚总不能一直住你父母家…”

周晓琳的心脏漏跳一拍。”结婚”这个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他说出口,没有刻意的浪漫布置,没有精心准备的台词,却比任何求婚都真实动人。

“你喜欢吗?”齐伟轻声问。

周晓琳环顾四周,想象着在这里生活的场景——早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床上,她在厨房煮咖啡,齐伟在书房整理照片…这个画面如此清晰,让她的眼眶发热。

“喜欢。”她转身抱住他,”太喜欢了。”

齐伟松了口气,笑容点亮了整个空间,”楼上还没装修完,但暗房已经弄好了。想看看吗?”

暗房在地下室,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红色安全灯下,几根细绳上夹着正在晾干的照片,工作台上整齐排列着各种冲洗设备。

“这些是…”周晓琳凑近看那些照片,突然认出上面的人——是幸福里的邻居们,还有周家四口的各种生活瞬间。其中一张特别醒目:她在天台上看星星的侧脸,月光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

“我的’幸福里’系列新作。”齐伟站在她身后,双手轻轻搭在她肩上,”无论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我的创作源泉。”

周晓琳转身面对他,红色灯光下,他的眼睛深邃如潭水。她踮起脚尖,吻住他的唇,将所有思念和感动都倾注在这个吻里。

回到周家已是深夜。李桂芳听到开门声,从沙发上跳起来,”晓琳!怎么不告诉我们到站时间?饿不饿?厨房还热着…”

周晓琳被母亲的热情包围,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想家。餐桌上摆满了她爱吃的菜,周大海放下报纸,默默递来一杯热茶,就连周晓阳都穿着睡衣跑出来,睡眼惺忪地说:”姐,我直播礼物都给你留着呢…”

这一刻,北京的一切挣扎仿佛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第二天一早,周晓琳和齐伟来到摄影展现场。展览设在西湖边的一个艺术空间,即使最后一天,参观者依然络绎不绝。

“这边是’家’系列。”齐伟带她来到一个独立展区,墙上挂着周家人的各种瞬间——李桂芳跳广场舞的专注,周大海练书法的沉静,周晓阳直播时的夸张表情,还有周晓琳在厨房做饭的背影。

“我不知道你拍了这么多…”周晓琳轻声说,被照片中流淌的温情震撼。

“因为你们就是我的家。”齐伟握住她的手,”看这个。”

最后一面墙上挂着几张新照片——周晓琳在北京拍的胡同系列,旁边是齐伟在纽约拍的华人街景。两组成像风格迥异的照片,却奇妙地呼应着同一个主题: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在寻找家的感觉。

“我想叫它’归途’系列。”齐伟说,”关于离散与回归,关于根与翅膀。”

周晓琳突然哽咽。这正是她在北京最深的感受——身体在一个城市,心却在另一个地方。

下午,展览即将结束时,一位优雅的中年女士走向齐伟,”齐先生,再次祝贺展览成功。我们社长很欣赏您的作品,希望能进一步合作。”

她递过名片,周晓琳瞥见上面写着”《人文地理》杂志主编 林雯”。

“谢谢。”齐伟礼貌地回应,”这位是周晓琳,我的女朋友,也是《生活家》的编辑。”

林雯眼睛一亮,”《生活家》?我们两家杂志常有合作。周小姐负责哪个板块?”

“‘生活故事’栏目。”周晓琳回答,突然想起什么,”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城市记忆’的专题,关于普通人的家与归属感…”

林雯表现出浓厚兴趣,”听起来很有深度。我们《人文地理》也在策划类似主题,或许可以联合采访?”

交谈中,周晓琳惊讶地发现自己侃侃而谈,那些在北京被张明贬低的观点,在这里得到了真诚的赞赏。更让她意外的是,林雯对她随手拍的北京胡同照片很感兴趣。

“这种平民视角正是我们需要的。”林雯说,”如果有机会,希望周小姐也能供稿。”

离开展厅时,夕阳将西湖染成金色。周晓琳和齐伟沿着湖边慢慢走,各自沉浸在刚才的对话中。

“晓琳,”齐伟突然开口,”你在北京很不开心,对吗?”

周晓琳没有立即回答。她看着远处的雷峰塔,塔尖在夕阳中熠熠生辉。

“不全是不开心。”她最终说,”工作有挑战,但我也学到很多。只是…”她停顿了一下,”那里不是家。”

齐伟停下脚步,转向她,”那你想回来吗?”

这个直接的问题让周晓琳心跳加速。她想过无数次,却始终没有答案。

“我不知道。”她诚实地说,”放弃《生活家》的机会似乎很傻,但继续留在北京…”她说不下去了。

齐伟轻轻抱住她,”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回到周家,周晓琳发现父母和弟弟都坐在客厅,气氛有些奇怪。

“怎么了?”她问。

李桂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周大海开口:”晓琳,你妈收拾房间时,看到了这个。”他递过一张纸——是北京分社的聘用合同。

周晓琳的脸烧了起来。她本打算考虑清楚再告诉家人的。

“你要搬去北京?”周晓阳难得地严肃。

“我…我还没决定。”周晓琳低声说。

李桂芳突然站起来,”丫头,妈知道你不容易。要是不想去,咱就不去!杭州这么大,还找不到好工作?”

“桂芳。”周大海制止了她,”让孩子自己决定。”

周晓琳看着家人关切的脸庞,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她做什么选择,这里永远是她可以回来的港湾。

夜深人静,周晓琳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手机亮起,是齐伟发来的消息:”睡不着?”

“嗯。”她回复,”在想北京的事。”

“要聊聊吗?”

“好。”

电话接通后,两人却都沉默了一会儿。

“我今天和林雯聊的时候,”周晓琳最终开口,”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我真正喜欢的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编稿子,而是走出去,和人交流,记录他们的故事。”

“就像你采访陈奶奶那样?”齐伟问。

“对!那种感觉…很特别。”周晓琳的声音因兴奋而提高,”而且我今天发现,我拍的照片居然也有人欣赏。”

“我一直说你有天赋。”齐伟轻笑,”所以…你在考虑回杭州?”

“我在想…”周晓琳深吸一口气,”也许我不必非要在《生活家》和杭州之间做选择。也许有第三条路。”

“比如?”

“比如…自由撰稿人?或者和某个杂志合作专栏?”周晓琳越说越激动,”齐伟,我今天看到你的工作室了,那里有足够空间…我在想,也许我们可以…”

“一起工作?”齐伟接上她的话,声音里带着惊讶和喜悦。

“太疯狂了,是吗?”周晓琳突然不确定起来。

“不,这太完美了。”齐伟的声音坚定而温暖,”我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你负责文字,我负责摄影,接一些人文项目的合作…”

这个构想让周晓琳心跳加速。她想起今天展览上那些打动人心的照片,想起林雯对她观点的认同,想起自己在北京采访时那种充实感…也许真正的职业满足感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做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

“但这样会不会太冒险?”她小声问。

“人生哪有不冒险的选择?”齐伟反问,”留在《生活家》是安全的,但你不快乐。回家乡和我一起创业有风险,但…”

“但有你在。”周晓琳接上他的话,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齐伟,我想试试。”

“真的?”他的声音因惊喜而提高。

“真的。”周晓琳微笑,尽管知道他看不见,”我明天就给林妍打电话。”

挂断电话,周晓琳走到窗前。杭州的夜空繁星点点,与北京雾霾笼罩的天际线截然不同。她深吸一口气,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

这不是放弃,她想,而是选择——选择幸福,选择爱,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而那个生活,不在别处,就在这里,在齐伟身边,在幸福里的小日子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