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就在何雨柱种萝卜,腌萝卜,种麦子,收麦子,磨面粉,升级土地、存储粮食蔬菜的日子里悄然流转,何雨柱14岁了,个子165,看起来足有18、9的样子,长得像何家人,着急,厨艺了得,已提前上灶,圈子里小有名气,都夸李师傅教出一个好徒弟,李善民也是因徒弟何雨柱的表现,开心不已,谦虚的讲“还差的远呢?”
“师父!你听!”何雨柱突然扯开嗓子吼起来,”咱四九城解放啦!”他兴奋得原地蹦了个高,脑袋差点撞上房梁。
和平解放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四九城,大街小巷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何雨柱兄妹俩正挤在天安门广场前的人堆里,何雨水骑在何雨柱脖子上,不时扭来扭去,东张西望,两条小辫儿甩来甩去。
当“站起来了”的宣言响彻天空,当整齐划一的部队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整齐的踏步声像闷雷般滚来,人群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何雨柱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眼泪迷糊双眼。他抬头看着身旁眼睛瞪得圆圆的何雨水,说道:“雨水,你看这些解放军叔叔,他们多威风啊!是他们的努力,咱们才有了现在安稳的日子。”何雨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奶声奶气地说:“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厉害!”何雨柱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哥哥相信你!”
“哥!”何雨水的小皮鞋踢得何雨柱肋骨生疼,”那些叔叔的腿咋跟尺子量过似的?”她伸手去揪哥哥的头发,活像在研究某种新奇植物。
何雨柱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动弹分毫:”那是解放军,能把日本鬼子都打跑的英雄!”他的声音突然哽咽,想起前世在历史课本上见过的画面,此刻竟如此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当坦克方队轰隆隆驶过,何雨水突然哇地哭出声来:”哥!那铁疙瘩会喷火么?”她紧紧搂住哥哥的脑袋,鼻涕眼泪全蹭在何雨柱后颈上。
“傻丫头,那是咱们自己的坦克!”何雨柱哭笑不得,忙不迭地从兜里掏出手帕。这手帕还是昨天用空间里的棉花织的,柔软得像云朵。
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个戴瓜皮帽的大爷抹着眼泪喊:”咱老百姓这回可算熬出头了!”何雨柱看着老人颤抖的双手,突然想起易中海前几天还在念叨”改朝换代”,现在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阅兵结束后,何雨柱心里一直想着要为国家做点什么。他想起自己从空间里产出的腌萝卜,便做了一个决定。他找到军管会,主动捐献了一千斤腌萝卜,不敢多捐。希望能为战士们改善一下伙食。军管会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还专门对他进行了表扬。
何雨柱看着表扬信,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历史上 50 年即将发生的卫国之战,心中燃起一股热血。他深知自己没办法像真正的战士一样奔赴战场,但他觉得自己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贡献力量。
回到家后,何雨柱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空间里的材料苦思冥想。何大清见儿子这副模样,忍不住敲门进来。“柱子,你这是咋啦?一整天都神神叨叨的。”
何雨柱把自己想制作低成本便于携带的军用干粮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何大清皱了皱眉头,“柱子,爹没做过这个,但知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啊,你能行吗?”
何雨柱坚定地点点头,“爹,我想试试。现在国家需要咱们,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啥都不做。”
何大清无奈地笑了笑,“行,你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你自己弄吧!别浪费粮食就行。”
这天,何大清像往常一样去集市上采购食材。路过一个小巷子时,突然听到一阵哭声。他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素白衣服的女子坐在地上哭泣,身旁还放着一些零散的货物。
何大清看到这情况,忍不住走上前去询问:“姑娘,你这是咋啦?遇到啥难处了?”
白寡妇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何大清,“大哥,我男人走得早,就留下我一个人。今儿出来卖点东西,结果被几个无赖抢了,还把货给打翻了。我这可咋活啊……”
何大清看着那梨花带雨的俏脸,心中一阵悸动,一阵怜悯,“姑娘,你先别哭。要不这样,我帮你把东西收拾收拾,看看还能不能卖。”说着,就动手帮白寡妇整理起货物来。
就在这时,巷子的拐角,一对男女却正探头探脑,悄咪咪偷看着。贾张氏阴阳怪气地说:“易大哥,你看何大清那傻样,这不就上当了,又在那充好人呢。这白寡妇一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说不定是故意在那装可怜,好勾引何大清呢。”
易中海冷哼一声,“哼,你知道个屁,做好交代你的事,不要让贾有才知道。不过这何大清要是真陷进去了,就有好戏看了……”
“老易,我帮你盯了何大清好几天,今天这事成了,你答应给我的钱呢?”贾张氏小声嘀咕着。
“给你,快走,别被发现了!”易中海不情愿的掏出几张纸币塞在贾张氏手里。贾张氏也不在意易中海的态度,扭着大臀往四合院走去。
另一边,何大清还浑然不知自己已被算计。他帮白寡妇整理好货物后,白寡妇感激地看着他,“大哥,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看我这也没啥能报答你的,要不你留个地址,改天我给你送点自家做的点心。”
何大清连忙摆手,“姑娘,不用这么客气。谁还没个难处,能帮就帮一把。我就住在前面的95号四合院,我叫何大清,你要是再有啥困难,尽管来找我。”
白寡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好嘞,何大哥,我记住了。”
这边何大清与白寡妇的事儿暂且按下不表,何雨柱全身心投入到军用干粮的研制中。他在空间里不断尝试各种材料的搭配,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何雨水见哥哥这么辛苦,心疼地端来一碗水,“哥,你喝点水,歇会儿吧。”
何雨柱接过水,笑着摸了摸何雨水的头,“没事儿,雨水。哥哥这是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儿,等成功了,能帮到很多人呢。你乖乖的,等哥哥研制出好吃的干粮,第一个给你尝。”
何雨水乖巧地点点头,“嗯,哥哥你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何雨柱的军用干粮研制也有了一些眉目。这一天,他终于做出了一种用普通混合面粉和一些腌制的蔬菜干混合而成的干粮。这种干粮不仅成本低,饱腹感强,最重要的是便于携带,保存时间也长。可煮,可泡着吃,可干食。
他兴奋地拿给师父李善民看,“师父,你尝尝这个,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而且按照我的方法制作,能大量生产。”
李善民虽然不清楚何雨柱要做什么,但还接过干粮,咬了一口,细细咀嚼后点点头,“嗯,柱子,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比起炒菜还差点意思。”
“师父,这是我设计的军粮,方便运输而且可以长期保存。”
李善民恍然,点头道,“军粮,你这孩子还真行,这种干粮肯定行,如果成本不高,那这东西能送到战士们手里,肯定能帮上大忙。”
何雨柱眼中满是喜悦,“师父,这个成本真不高,红薯、土豆、玉米、高粱米都能做,只是配比不同,这是方子,那我明天就去找军管会,看看他们对这配方是否能接受。”
就在何雨柱满怀期待准备去军管会的时候。贾张氏正唾沫星子横飞的在院里添油加醋地说起来何大清和白寡妇的事儿,
“嘿,你们听说了吗?”贾张氏站在院子中间,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仿佛要让整个四合院的人都听到似的,“那个何大清啊,在外面居然勾搭上了一个寡妇!”
她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吸引了周围一群人的注意。这些人本来各忙各的,但听到贾张氏的话后,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纷纷围拢过来,想要听听这个八卦。
“真的假的?”有人好奇地问。
“我还能骗你们不成?”贾张氏瞪了那人一眼,“我可是亲眼看见的!那寡妇啊,看着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在何大清面前哭哭啼啼的,跟个怨妇一样。他俩肯定有一腿!”
贾张氏说得绘声绘色,好像她亲眼目睹了何大清和寡妇之间的私情似的。周围的人听了,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没想到何大清是这样的人啊……”
“那寡妇也真是的,自己男人死了还不安分……”
“这事儿要是让他老婆知道了,可不得了……”
何雨柱今天从丰泽园忙活完回来,天都黑了,进院时恰好听到贾张氏这话,眉头紧皱,看来何大清白寡妇这段剧情要开始了。但作为儿子,不能让别人诋毁自己父亲。他冲到到贾张氏面前,上去就是一嘴巴,狠狠地说:“贾张氏,把你的臭嘴闭上,你别在这胡说八道。我爹的事不用你管,你要是再乱嚼舌根,我还打你!”
贾张氏被何雨柱一巴掌打懵了,捂着嘴巴子,愣在当场,周围大院的人也全被何雨柱的这一下搞懵了。等何雨柱走了。贾张氏才反应过来自己被何雨柱打了,于是往地上一坐,拍着大腿喊道“何雨柱你个小兔崽子,敢打老娘,老贾啊,东旭啊,快来看看,你媳妇、你妈让人给打了。”
这时,易中海、贾有才、刘海中、何大清正好一起下班回来。
“大花,你这是怎么了?”贾有才来到贾张氏跟前。
“老贾啊,我让何大清家的小兔崽子打了,你看我脸都肿了”,张大花恶人先告状的说道。
何大清一愣,“柱子打了贾张氏!”
何雨柱此时从中院正屋出来,大声喊道“你张大花怎么不说我为什么打你,你四处造谣我爸和寡妇不清不楚。”
听了何雨柱的解释,何大清气得脸色铁青,“贾张氏你太过分了!我不过是看那姑娘可怜,帮了她一把,她怎么能这么污蔑我!贾有才,管好你媳妇,再乱说,我就揍你!”
“何大哥,消消气,我来处理,我来处理,张大花跟我进屋。”贾有才说完,气呼呼的拉着张大花回了家,接着贾家就传来贾张氏有如杀猪般的嚎叫,整整叫了一小时。
中院正屋,何雨柱给何大清倒了杯水,看着父亲,说道:“爹,我相信你。不过这事儿在院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对咱们家影响也不好。你以后还是离那寡妇远点吧。”
何大清无奈地点点头,“行,柱子,爹知道了。我就是帮个忙,没想到好心帮个人,还惹出这么多麻烦。对了,我听你师兄说,你厨艺进步飞快,说说?”父子俩讨论起厨房的事。
何大清以为收拾了贾张氏,关于谣言就结束了,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反而越闹越大,好几个胡同都在传。聋老太听闻此事后,也把易中海叫到跟前,“中海啊,这事儿你可得管管。何大清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的,不能让贾张氏在这院里胡言乱语,坏了人家名声。”
易中海表面上应承着,“老太太,您放心,我这就去处理。”可心里却想着,这事儿闹得越大越好,最好能让何大清快点滚蛋。
但易中海为人假忠厚实城府,还是来到院子里,装模作样地对贾张氏说:“贾张氏,你这话说得可没凭没据的。何大清是咱院里的老人了,你可不能随便污蔑人家。要是再这样,我可就不客气了。”
贾张氏心里虽不服气,但也不敢公然违抗易中海,只好小声嘟囔着:“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嘛……”然而,暗地里,易中海却出钱指使贾张氏继续在院里煽风点火,把这事儿搅得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