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优读书
一个好看的小说推荐网站

林未沈砚小说《逆光九月》在线阅读

主角是林未沈砚的小说《逆光九月》是由作者“山月空闲”创作的青春甜宠著作,目前完结,更新了108036字,最新章节第11章。主要讲述了:时间胶囊埋下的第二年,林未和沈砚的“离子液体绿色催化体系”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奖典礼那天,北京的天空蓝得像块透明的玻璃,人民大会堂前的红旗在风里舒展,像一片流动的火焰。小苯酚作为“小小科普员…

林未沈砚小说《逆光九月》在线阅读

《逆光九月》精彩章节试读

时间胶囊埋下的第二年,林未和沈砚的“离子液体绿色催化体系”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奖典礼那天,北京的天空蓝得像块透明的玻璃,人民大会堂前的红旗在风里舒展,像一片流动的火焰。

小苯酚作为“小小科普员”,被邀请在后台给院士们做讲解。她穿着白色的小西装,脖子上挂着沈父打的银锁,手里举着缩小版的离子液体模型,奶声奶气地讲:“妈妈的魔法水是淡黄色的,它能让塑料在土里睡一觉就变成肥料,还能帮医生做出更便宜的药药。”

一位头发花白的院士笑着问:“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小苯酚把模型举得更高:“我要做比爸爸妈妈更厉害的化学家,发明能让空气变甜的魔法水!”稚嫩的声音里,藏着超越年龄的笃定,像一颗刚破土的种子,已经知道自己要长成参天大树。

领奖台上,林未看着台下的沈砚和女儿,突然想起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她举起沉甸甸的奖杯,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却抵不过心里的滚烫。

“这个奖属于所有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的人,”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清晰而坚定,“属于江城职院凌晨五点的自习室,那里有过我啃不懂有机化学时的眼泪;属于省大实验室不灭的灯,那里记录着我们一百七十个通宵的坚持;属于山东田埂上弯腰拾秸秆的老乡,他们的双手托起了绿色产业的希望;更属于每个在平凡岗位上,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普通人——因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掌声雷动时,沈砚突然朝她比了那个熟悉的手势——食指和拇指弯成环,其他三指伸直,是当年省赛答辩前,他们约定的“我们能行”。林未笑着回应同样的手势,眼里的泪光里,映着从专科到领奖台的十五年,从两个人到一个家的温暖,从江城的蝉鸣到北京的红旗,一路星光璀璨。

颁奖结束后,他们带着小苯酚回了趟江城职院。新建的实验楼前,立着块青灰色的石碑,上面刻着“每个平凡的原料,都能合成不凡的产物”,是林未当年写在学妹笔记本上的话。石碑周围种着银杏树,金黄的叶子落在字上,像给时光盖了个邮戳。

“妈妈,这是你写的吗?”小苯酚摸着石碑上的字,小手被阳光晒得暖暖的,眼里满是骄傲。

“是我们一起写的,”林未看着不远处正在做实验的学生,他们穿着白大褂,围在通风橱前讨论着什么,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和沈砚,“就像这些哥哥姐姐,他们也在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用努力当笔,用热爱当墨。”

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跑过来,手里拿着本《离子液体合成手册》,封面已经被翻得卷了边,正是当年沈砚签名的那本。“林未学姐,我考上省大的研究生了!”女生的脸颊因为激动泛着红,“现在跟着您的团队做‘秸秆基药物载体’课题,昨天刚完成第一次细胞实验,存活率达到92%!”

她的笔记本上贴着林未的演讲海报,边角已经磨得发亮,海报上的林未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眼神坚定。“我每次遇到难题,就看看您写的这句话,‘热爱能填平所有鸿沟’,”女生翻开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某一页还贴着省赛的剪报,“现在我也开始带本科生了,总跟他们说您的故事,告诉他们起点从来不是终点。”

林未接过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愿你如离子液体,既能溶解困难,也能催化梦想。”字迹里藏着当年沈砚教她写化学方程式时的耐心,一笔一划,都带着温度。

回去的路上,小苯酚睡着了,怀里还攥着那个苯环模型,嘴角微微翘着,像是在做甜甜的梦。林未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江城职院自习室画的小人——那时的纸页已经泛黄,画里的两个小人举着试管,背景是歪歪扭扭的苯环;而现在,画里的人正牵着新的生命,走向更远的未来,背景是真正的实验室、金色的麦田和璀璨的星空。

“你看,”沈砚指着车窗外掠过的香樟树,树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当年我们在江城职院的银杏树下说‘要做一辈子的搭档’,现在真的做到了。”

林未靠在他肩上,看着天边的晚霞,像极了当年从江城去省大的高铁上看到的金红色天空。那时的蝉鸣仿佛还在耳边,带着夏日的燥热和少年的憧憬;而现在,它变成了女儿奶声奶气的歌谣,变成了实验室里仪器的嗡鸣,变成了田埂上老乡们的笑声,在时光里反复回响,变成了温暖的和弦。

年底整理实验室时,林未在一个旧纸箱的底层,发现了本被遗忘的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边角已经磨损,她翻开第一页,看到“林未 2017级专升本”的字样,才想起这是刚入省大时用的本子。

她一页页往后翻,里面记满了有机化学的笔记,某几页还沾着淡淡的试剂痕迹。翻到最后一页时,一行熟悉的字迹跳了出来,是沈砚的笔迹:“2018.7.15,江城职院毕业典礼,林未的学士帽流苏扫过脸颊,像极了三年前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她时的碎发,只是眼里多了光。”下面画着个简单的笑脸,旁边是个歪歪扭扭的苯环,和他当年在实验报告上画的一模一样。

林未的指尖轻轻划过那行字,突然想起那天的场景——阳光很烈,王老师给她拨正流苏时说“以后就是大学生了,要继续发光”,沈砚站在人群里,手里拿着本《高等有机化学》,说“省大见”。原来有些瞬间,早已被悄悄珍藏,变成时光里的糖。

她把笔记本放进时间胶囊的复刻版里,和新的实验数据、小苯酚的三好学生奖状、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证书复印件放在一起。玻璃罐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在实验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个巨大的等号,左边是过去,右边是未来,中间是永不停止的反应。

那天晚上,林未在最新的笔记本上,画下一张完整的反应式:

反应物:梦想、坚持、陪伴

催化剂:热爱

反应条件:时光、勇气、相信

产物:无数个“我们做到了”

反应类型…

小说《逆光九月》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